肾病综合症(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肾病综合症(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孙初露 2025-09-17 都市日报 2 次浏览 0个评论

肾病综合征是一组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高脂血症为核心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本质是肾小球滤过屏障严重受损,若未规范治疗,约 40% 的患者会在 5 年内进展至肾功能不全,中西医协同治疗可显著提升缓解率、降低复发风险。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首先得说清楚: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简单说,它不是一种单一的病,而是一组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肾病 “集合”—— 核心问题是肾小球滤过屏障(就是肾脏里过滤血液的 “筛子”)被严重破坏,导致血液里的大量蛋白质漏到尿液中,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尿里蛋白多了(大量蛋白尿)、血液里蛋白少了(低蛋白血症)、身体里水分排不出去(水肿)、血脂也跟着升高(高脂血症),这四个表现合起来,就叫肾病综合征。很多人觉得 “肾病综合征都很严重”,其实不是 —— 只要早诊断、早治疗,大部分患者都能控制住病情,甚至达到临床缓解。

接下来是大家最关心的:肾病综合征有哪些症状?这四个典型症状一定要记牢,出现了就要及时查: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第一个症状是大量蛋白尿:尿里泡沫明显增多,而且泡沫细腻、不容易消散(跟平时排尿偶尔出现的大泡沫不一样),这是因为尿里蛋白太多形成的。医学上定义 “大量蛋白尿” 是指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 3.5g,相当于每天尿里漏出的蛋白能装满小半瓶矿泉水瓶 —— 这么多蛋白漏出去,不仅会加重肾脏负担,还会导致血液里蛋白减少,引发其他症状。

第二个症状是低蛋白血症:血液里白蛋白(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水平低于 30g/L,患者会觉得浑身乏力、没精神,脸色也偏苍白,因为白蛋白不仅能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它少了,身体就会 “缺营养”。

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第三个症状是水肿:这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容易察觉的症状,一开始多是眼皮、脸部水肿,早上起床后明显,慢慢会发展到下肢水肿(脚踝、小腿肿),按压皮肤会出现凹陷,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水肿、腹水(肚子变大)、胸水(胸闷、憋气),这是因为血液里白蛋白少了,水分从血管里漏到组织间隙导致的。

第四个症状是高脂血症:血液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血脂指标明显升高,很多患者自己没感觉,是抽血检查时发现的。但高脂血症危害不小,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还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球,形成 “恶性循环”,所以必须重视。

知道了症状,再说说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不是有水肿、尿泡沫就叫肾病综合征,医学上有严格的诊断依据,必须满足以下 “1 个核心 + 3 个伴随”,才能确诊:

核心诊断标准:24 小时尿蛋白定量≥3.5g(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就不能诊断肾病综合征);

伴随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至少 2 项):① 血清白蛋白≤30g/L;② 出现水肿(可轻可重);③ 血脂升高(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升高)。

另外,确诊后还需要做 “肾穿刺活检”,明确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比如微小病变型、膜性肾病、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因为不同病理类型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差别很大 —— 比如微小病变型肾病对激素敏感,治疗效果好;而膜性肾病可能需要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周期更长。很多人怕肾穿刺 “伤肾”,其实现在的肾穿刺技术很成熟,创伤小、恢复快,只有明确病理类型,才能制定最精准的治疗方案,别因为怕穿刺耽误了诊疗。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逻辑是什么?不管是西医治疗还是中西医结合调理,都要围绕 “控制蛋白尿、纠正低蛋白血症、减轻水肿、调节血脂、保护肾功能” 这五个核心目标,分阶段、个体化治疗,大家别瞎琢磨,跟着专业医生的节奏来就行:

第一阶段:控制急性症状,减少蛋白漏出

西医方面,首选 “糖皮质激素”(比如泼尼松),它能快速抑制肾小球炎症,减少蛋白漏出,大部分患者用激素 2-4 周后,尿蛋白会明显减少,水肿也会减轻;要是激素效果不好,或者病理类型对激素不敏感(比如膜性肾病),会联合 “免疫抑制剂”(比如环磷酰胺、他克莫司),增强抗炎效果。但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副作用(比如激素会导致血糖升高、骨质疏松,免疫抑制剂会降低免疫力),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不能自己加量、减量或停药。

中医方面,这个阶段主要是 “利水消肿、减少蛋白”:水肿明显的,用茯苓、泽泻、猪苓、冬瓜皮 等利水消肿,缓解胸闷、憋气等不适;尿蛋白多的,用黄芪、党参、白术等健脾益气,配合金樱子、芡实等固肾摄精,减少蛋白漏出 —— 我临床常给这个阶段的患者用这些思路,能辅助激素快速缓解症状,还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比如用骨碎补、补骨脂等预防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

第二阶段: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当尿蛋白定量降到 0.5g/24h 以下、水肿消退后,就进入巩固阶段,这个阶段的重点是 “慢慢减量激素、维持疗效、预防复发”。西医方面,会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这个过程不能太快,否则容易复发;同时会继续用 ARB/ACEI 类降压药(比如缬沙坦等),既能控制血压,又能减少尿蛋白、保护肾小球。

中医方面,这个阶段主要是 “健脾益肾、调理体质”,因为肾病综合征患者多有脾肾两虚的底子,这也是容易复发的原因 —— 用黄芪、党参等健脾益气,枸杞子、菟丝子等补肾固肾,配合中药对证汤剂增强脾肾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要是患者血脂高,还会加用 “复方调脂胶囊”,辅助调节血脂,减少高脂血症对肾脏的损伤。临床数据显示,用中西医结合巩固治疗的患者,复发率比单纯用西药的患者低 30% 以上。

第三阶段:长期管理,保护肾功能

肾病综合征患者即使达到临床缓解(尿蛋白正常、水肿消退),也需要长期管理,避免病情反复。比如定期复查尿常规、24 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每 3-6 个月查一次);避免劳累、感冒(感冒容易诱发复发);饮食上要低盐(每天<5g 盐)、适量优质蛋白(每天每公斤体重 0.8-1.0g,比如鸡蛋、牛奶、瘦肉,别吃太多蛋白加重肾脏负担);别吃伤肾的药(比如布洛芬、某些抗生素等)。要是出现尿泡沫增多、水肿加重,要及时就医,别拖着。

我知道大家看病不容易:有的患者因为水肿严重,急着用 “强效利尿剂”,结果电解质紊乱;有的患者激素减量太快,导致病情复发;还有的患者觉得 “症状消失就好了”,停药后不复查,结果几年后出现肾功能下降 —— 每次看到这些我都心疼。其实肾病综合征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它的治疗逻辑、不坚持规范治疗,只要早诊断、早用中西医结合调理,大部分患者都能控制住病情,甚至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肾病综合症(什么是肾病综合征症状诊断标准与治疗逻辑全解析)》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