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情和国外很不相同,带娃这个事情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国外都是父母自己带娃,或者家中几个娃娃,大的带小的玩,基本属于散养形式。
而中国基本都是父母上班,老人带娃,原因大多是生活压力大,家里经济条件有限不允许父母脱产带娃,还有一种原因是老人刚退休,闲下来本就不自在,没什么事情就帮着儿女带娃了。
但是中国婆婆的一天,从早到晚忙不停,为了儿女太拼了。
还有些子女会挑老人的毛病,不给带孩子就不回老家,看望甚至不赡养老人等等,给儿女带孩子,遇到什么磕磕碰碰或者教育问题,又会被嫌弃没用,要看孩子的脸色过日子。
老人们奔波到外地,人生地不熟每天只能和孙子孙女们玩耍,一天忙忙碌碌没有休息的时候。
萧妈妈今年六十出头,刚刚退休便又上岗帮儿子带孩子,操持家务,每天从早忙到晚比上班族还要累。
小孙子早上起得早,收拾好孙子便开始给小夫妻做早餐,给孙子喂辅食,等小夫妻上班走了,开始哄小孙子玩,顺便收拾屋子。
上午带孙子去公园晒晒太阳,和邻居的老人孩子们聊天,这算是一天中最为轻松的时候了,中午喂孩子吃了饭后便哄孩子睡觉。
这个时候萧妈妈已经有些疲惫了,毕竟上了年纪,有时会小睡一会,担心孩子醒来又睡不太实诚。
有时洗衣,孩子醒了便带孩子到市场买菜做好等儿子儿媳回来吃饭,饭后哄孩子睡觉,看得出萧妈妈基本一点时间都没有自己的。
中国老人带娃是普遍情况,自己上了年纪,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跟不上,但是仍然希望为儿女做些什么,解决儿女的后顾之忧。
虽然自己累得腰酸背痛,疲惫不堪,依旧乐此不疲的为儿女操劳付出,这也许就是父母的伟大之处吧。
作为儿女,对于这样为自己无私付出的父母们,有些事情是儿女不该自私所为的,要给人们提个醒儿?孩子生病了,却第一时间责备老人虽说孙儿是隔着辈分的,不是自己亲生,可这隔辈的却比亲生的还要亲,他们不会像年轻人一样用语言表达,而是用实际行动来爱孩子的。
也许是因为天气或孩子自己的身体原因,没有好好照顾宝宝,让宝宝生病,也不是故意为之,心理也是一直非常的自责,恨不能替孩子生病。
但是仍然有很多年轻人,不了解老人的心情。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生病了,他们首先会责怪老人,没有好好照顾孩子。
他们怎么会生病?事实上,这会让老人心理受到伤害和委屈。毕竟,他对孩子们一心一意,结果却被误解了被嫌弃了。
起早贪黑辛苦不比年轻人少很多年轻人觉得,老年人又不用去工作,就是在家照顾个孩子有什么难的,很多老人不再是祖父母而是迅速变成了保姆。一大早起床为孩子做饭,让他们去上班。
然后吃上口饭还要收拾屋子,照顾孩子。尤其是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素质肯定不是年轻人印象中那样子了。
孩子小会到处乱跑,老人怕孩子有危险,自己腿脚又跟不上。晚饭孩子们回到家,直喊累,抱着手机什么都不干,父母可是一忙就是一天,一刻也不停闲。
费力不讨好,还惹人嫌现在很多老人,宁可将自己的退休金,拿出来给儿女请保姆,也不愿自己来照看孙子孙女,并不是不疼爱孙儿们,只是有太多的例子让他们感到害怕,不敢做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了。
人老了思想进步得慢,很多照顾孩子的思想方法还是老一套,很多地方会很年轻人起冲突,家里关系紧张,本来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却因为这些事情闹不和。
训斥老人的话也不少,父母不愿和儿女闹,便忍气吞声,时间久了便有了心结和心病,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忽视父母的劳作和帮助,才让他们过上。
不用担心后方孩子的事情,相对轻松的生活。老人也会觉得心寒,费力不讨好还惹人嫌弃。
抚养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对于老人的尊重,也是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老人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如果可以最好不要让老人带孩子,一是老人的身体和精力有限,容易出现危险,二是老人也需要自己的生活,这样会让家庭更为和睦美满。
说说你的故事,你与家中老人是如何相处的?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最近总是从早到晚走个不停(一位中国婆婆的一天)》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