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的诊疗关键在‘分期管理’—— 不同分期的肾功能状态、治疗重点天差地别,早分期、早干预,能让多数患者避开尿毒症;若等到肌酐爆表、症状明显,往往已到晚期,只能靠透析维持,治疗成本和痛苦都会翻倍。大家好,我是肾病科邓立武医生,作为中西医结合肾病领域的主任医师,这些年我一直专注于各类疑难肾脏疾病的诊疗,尤其擅长用中西医协同疗法攻克慢性肾脏病这类反复迁延的顽疾。还曾赴英国贝尔法斯特赫伯医院交流,就是希望把国际前沿的分期管理理念和中医 “辨证施治” 的智慧结合起来,帮大家读懂分期、找对对策,别在肾病治疗上走弯路。
临床上见了太多患者,拿到肾功能报告看不懂 “分期”,觉得 “肌酐高一点没事”,结果拖到水肿、乏力、皮肤瘙痒才来就诊,一查已是慢性肾脏病 4-5 期,离透析只有一步之遥。其实慢性肾脏病分期很简单,主要看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 这个指标,从 1 期到 5 期,肾功能一步步减退,对策也得跟着调整。今天就苦口婆心地跟大家把 1-5 期的判断标准和中西医应对方案说透,哪怕你不是学医的,也能看懂自己的分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一、先搞懂:怎么看自己是哪一期?核心看 eGFR慢性肾脏病分期主要靠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个指标能反映肾脏过滤废物的能力,数值越低,肾功能越差。大家拿到肾功能报告,先找 eGFR 值,再对应看分期:
1 期:eGFR≥90ml/min,肾功能正常,但有蛋白尿、血尿或肾脏结构异常(比如超声提示肾萎缩);2 期:eGFR 60-89ml/min,肾功能轻度下降,可能伴有轻微蛋白尿;3 期:eGFR 30-59ml/min,肾功能中度下降,部分人会有乏力、夜尿多;4 期:eGFR 15-29ml/min,肾功能重度下降,可能出现水肿、血压难控、血肌酐升高;5 期:eGFR<15ml/min,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会有皮肤瘙痒、恶心呕吐、贫血等症状。这里要提醒:就算肌酐正常,只要 eGFR 低,也可能是慢性肾脏病;反过来,肌酐稍高但 eGFR 正常,可能只是暂时的肾功能波动,别慌,但要定期复查。要是自己算不准 eGFR,把年龄、性别、血肌酐值发给我,我来帮你估算。
二、再讲透:1-5 期各有对策,中西医协同更稳1. 1 期:肾功能正常,但有 “隐患”,重点在 “防恶化”这时候肾脏还没受损,但有蛋白尿、血尿或肾脏结构问题,要是不管,早晚会发展成肾功能下降。
西医对策:控住 “伤肾因素”—— 比如高血压患者把血压降到 130/80mmHg 以下(用 ACEI/ARB 类药,比如缬沙坦、依那普利等,既能降压又能减少蛋白尿);糖尿病患者把血糖控制在空腹 4.4-7.0mmol/L;有蛋白尿的,把 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控制在 0.3g 以下。中医对策:“未病先防”,用健脾益肾的方法稳住肾脏基础 —— 比如我在临床常用太子参、黄芪、茯苓、山药等中药,煮水或做成药膳(比如黄芪山药粥),既能增强免疫力,又能减少蛋白尿,避免肾功能 “踩刹车”。关键提醒:1 期是最好干预的阶段,别觉得 “没症状就不用管”,定期每 3-6 个月查一次尿常规和 eGFR,多数人能长期维持在 1 期,不往 2 期走。2. 2 期:肾功能轻度下降,重点在 “控进展”这时候 eGFR 降到 60-89ml/min,可能有轻微蛋白尿,要是不控制,5-10 年可能进展到 3 期。
西医对策:继续控血压、血糖,同时开始 “低蛋白饮食”—— 每天每公斤体重吃 0.8g 蛋白(比如 60 公斤的人每天吃 48g 蛋白,大概 1 个鸡蛋 + 200ml 牛奶 + 1 两瘦肉),减少肾脏代谢负担;避免用伤肾药(比如布洛芬、庆大霉素等)。中医对策:“健脾益肾 + 清热利湿”,针对早期湿热瘀阻的问题 —— 比如中药对证汤剂(含枸杞子、菟丝子等),配合少量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既能补肾脏,又能清掉早期的 “湿热毒素”,很多患者用后蛋白尿能稳住,eGFR 不再下降。关键提醒:2 期干预得当,能让肾功能稳定 5-10 年,别等 eGFR 降到 30 以下才着急,那时就晚了。
3 期:肾功能中度下降,重点在 “稳功能、防并发症”这时候 eGFR 30-59ml/min,部分人会有乏力、夜尿多、轻度贫血,是延缓到尿毒症的 “关键战场”。
西医对策:蛋白吃得更少(每天每公斤体重 0.6-0.8g),加用 “α- 酮酸” 补充必需氨基酸,避免营养不良;有贫血的,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 铁剂;血钾高的,用降钾药(比如聚苯乙烯磺酸钠);血压控制更严(<125/75mmHg)。中医对策:“疏滞泄浊 + 益肾活血”,针对毒素蓄积和肾络瘀阻 —— 比如用生黄芪、当归、丹参、大黄(少量,别腹泻)等中药,配合我首创的 “发散排浊汤药浴”(通过皮肤排毒素),100 例临床观察显示,乏力、皮肤瘙痒缓解率超 80%,还能延缓 eGFR 下降速度,部分患者血肌酐稳定期延长。关键提醒:3 期患者每 2-3 个月要查一次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别让贫血、高钾拖垮肾功能。我见过有患者 3 期时不重视贫血,结果血红蛋白降到 80g/L(正常 120g/L 以上),不仅乏力没精神,还加速了肾功能恶化,后来补了铁和促红素,配合中药调理,贫血才纠正,肾功能也稳住了。
4 期:肾功能重度下降,重点在 “备透析、减痛苦”这时候 eGFR 15-29ml/min,可能有明显水肿、血压难控、恶心、皮肤瘙痒,离尿毒症很近了,要提前准备透析。
西医对策:蛋白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 0.6g,严格限钾(少吃香蕉、土豆、蘑菇)、限磷(少吃坚果、动物内脏);提前做 “动静脉内瘘”(透析用的血管通路),别等紧急透析时插临时管;有心力衰竭的,用利尿剂(比如呋塞米)。中医对策:“扶正祛邪 + 对症调理”,减少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比如恶心呕吐的,加陈皮、半夏;皮肤瘙痒的,加地肤子、苦参;水肿的,加茯苓、泽泻,别让症状折磨得没信心。同时继续用 “疏滞泄浊” 中药,减少毒素对身体的伤害,为透析做准备。关键提醒:4 期别排斥透析准备,提前做内瘘,透析时少遭罪。我有患者 4 期时怕透析,迟迟不做内瘘,结果突发高钾血症,只能插临时管透析,又疼又容易感染,后来还是做了内瘘,才知道早准备的好处。
5 期:尿毒症期,重点在 “透析 + 护残余肾功”这时候 eGFR<15ml/min,必须靠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或肾移植维持生命,但也别放弃残余肾功能。
西医对策:规律透析(血透每周 3 次,腹透每天 3-4 次);控制透析并发症(比如高血压、高磷、继发性甲旁亢);肾移植的,吃抗排异药。中医对策:“调理脾胃 + 改善透析不适”,比如透析后乏力的,用党参、白术、炙甘草补气血;透析后失眠的,用酸枣仁、远志安神,让透析后的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保护残余的肾功能,别让它完全丧失。关键提醒:尿毒症不是 “绝症”,规律透析 + 中西医调理,很多人能正常生活、工作。我有患者透析 10 年,配合中药调理,精神状态很好,还能帮家里做家务,别觉得透析就完了,好好管理照样能有质量地生活。
最后再叮嘱几句:分期不是 “定终身”,早干预就能赢很多患者一看自己是 3 期、4 期,就觉得 “早晚要透析”,放弃治疗,这真的错了!我在临床中见过太多 3 期患者,通过中西医协同治疗,eGFR 稳定 10 年以上,没进展到 4 期;就算是 4 期,也能通过提前准备、规范管理,推迟透析时间,少遭罪。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慢性肾病怎么分期呢?(慢性肾脏病分期怎么看15 期各有对策)》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