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正在浙江杭州举行,吸引了来自15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家企业参展。
今年展会的最大亮点是人工智能正加速推动数字贸易“从场景应用走向系统方案”。企业不再只输出某个数字产品,而是打包提供技术、设备和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数字贸易正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可感可知”的AI黑科技集结
视频加载中...
在记者眼前,史前恐龙被“唤醒”,咆哮着走到观众面前。通过实时动作捕捉和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这个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动态可交互恐龙资产库,让文化展陈拥有了全新的呈现方式。参展商姚增辉告诉记者,开展这几日,体验区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他嗓子都说哑了。
参展商 姚增辉:这两天我也没想到这么火,体验观众就没停过。我们希望未来我们有几百种恐龙的演员模型在我们库里面。在展会中间我们接触了很多意向客户,这个也是给我们的信心。
将IP与AI深度融合的模式,正在为文旅产业开辟新路径。记者还注意到,今年数贸会人工智能展区规模翻倍,展品从文旅延展到医疗、农业、金融、应急管理等多个行业。
比如这台“全自动无人值守细胞实验流水线”,实现了“样本进、报告出”的全流程自动化,检测精准度达到99.86%,成为国际首台套装备,人工智能正在向专业服务领域突破。
参展商 郝伟:我们以最后的分析环节为例,一个医生分析一个样本,它可能需要点击2000次以上鼠标,但有了我们这个设备之后,其实在最后的分析环节只需要一键点击之后,3秒左右就可以完成这个样本的分析。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缩短报告的周期,减短患者的等待。
不仅是医疗,记者在展馆里还看到,AI正被赋予更多跨境协同的能力。一个接入大模型的小卡片吸引了不少外国客商驻足。它能自动转写、翻译多国语言,还能生成表格、分配任务,为跨国办公提供高效的数字化助理。
外国客商 罗斯·亚历山大:我觉得它设计得很智能且制作精良,希望它能尽快到达巴西,以提升工作效率。
勾勒“上天入地”新图景
视频加载中...
今年的数贸会不只是“看得见的应用”变多了,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把数字贸易的触角从虚拟网络延伸到物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数贸之夜发布的“全球数贸星座2035计划”,直接把这股浪潮推向了浩瀚的星空。
在数贸之夜上,“全球数贸星座2035计划”正式发布,标志着数字贸易迈入“空天时代”。通过卫星网络,未来跨境贸易不仅能“货物全球通达、数据实时相连”,还可能在月球实现“太空支付”。记者在现场看到,首期计划的4颗AI卫星,被形象地称作“太空超级计算机”,它们能在太空中直接处理数据。
参展商 宋冰晨:人工智能卫星可以实时地感知地球上传统物流的追踪轨迹,更好地调配我们的物流和提高货物的通关以及运输的效率。国际货物贸易的时效可以缩短30%的时间。
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星座还将提供通信、导航、测绘、预警等多领域服务,目前已与20多个海外合作伙伴签署协议。展馆里,不少外国客商也对这套“太空计算网络”表达出浓厚兴趣。
阿曼客商 马吉德·阿尔马塔尼:现在我们要进行太空数字贸易,这真是革命性的,我们看到了这些先进技术,我们希望看到阿曼和中国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
记者还注意到,算力正在加快从“实验室里的高端技术”变成“社会的基础设施”。今年5月,之江实验室发射的12颗AI卫星组成全球首个太空计算网络“三体计算星座”,能在轨实时运算,把森林火灾等应急响应速度从小时级压缩到分钟甚至秒级。和“全球数贸星”一样,它不仅服务中国,更将通过开放合作,把太空算力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推动数字贸易从“商品交换”走向“能力共建”。
参展商 季玮:今年还会发起一个叫橄榄叶的计划,会每年开放两颗星搭载的机会,向全球征集大家的创意,推动整个业界实现更好的技术。
从天上再到地下,数字技术在展会上同样展现务实的一面。记者在人工智能展区看到,一款昵称“小蚂蚁”的地下管道探测机器人能为城市管网做“胃镜”,负责人告诉记者,它不仅能看清管道内部,还能自动测算管径、识别隐患,在没有导航信号的情况下依靠惯性定位,实现0.1米级精度,让“看不见的风险”变得清晰可控。
参展商 林雯瑜:我们现在城市地下已经布满了上百万公里的管道,我们利用了多模态感知技术,将高清摄像头、红外探测以及激光探测进行综合的融合,给管道做“胃镜”检查。
“能力共建”普惠中小企业
视频加载中...
记者注意到,今年数贸会的鲜明主题不再是单纯“秀产品”,而是强调如何通过数字化能力建设,让更多中小企业共享数字贸易发展新机遇。
在“数贸之夜”上发布的《2025全国数字贸易企业百强榜》中,首次将“数字普惠”置于重要位置,更强调如何让数字化惠及更多中小企业和弱势群体。
国际贸易中心行业与企业竞争力总监 罗伯特·埃利奥特·斯基德莫尔:这份报告对我们理解全球数字贸易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它为我们列出了一些影响贸易的驱动因素,例如AI,以及AI在客户服务、供应链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记者注意到,在会议期间发布的“2025全球数字贸易行业企业100评选”中,越来越多企业凭借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能力上榜。上榜企业不只是卖产品,而是以“服务+技术+标准”的整体方案为跨境贸易赋能。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可数字化交付的服务进出口总额近1.5万亿元,同比增长6.5%,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约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数字能力正在成为外贸新的增长极。
上榜企业品牌负责人 程婉:我们主要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跨境综合服务,聚焦东南亚等新兴市场,此次百强企业,表明我们整个跨境贸易市场走向也越来越好,我们对未来也更有信心。
平台化、生态化是记者在会场观察到的另一大趋势。在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合作中心成果发布中,人工智能、绿色低碳、农业被列为重点合作方向。数字贸易正从单点产品,向跨产业、跨区域的能力共建升级。
浙江省商务研究院自贸区研究中心主任 周禄松:面向未来,希望金砖国家合作更多地聚焦于创新务实这两个关键词,一方面深化人工智能、数字贸易、绿色低碳、农业等领域的协同创新。另外一方面,更多地发挥特殊经济区这一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作用。
今年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展区也印证了这一点,800多件创新成果亮相,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医疗健康等多个前沿领域。这些专利不再是“单点成果”,而是被整合进数字化解决方案,吸引不少海外客商关注。
巴基斯坦客商 阿基夫·阿亚兹:有机会和中国开展业务,了解中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国企业的技术,无论是来参观,还是有采购需求、想开展业务的人,都能从中受益。
(总台央视记者 刘颖 林杉 何丽丽 余倩倩 方可圆)
责任编辑:刘立江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嗓子哑了但是不疼(嗓子都说哑了)》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