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年的煎熬终见曙光:西南医院成功治疗脊髓空洞症患者,专家提醒——肌肉萎缩,当心脊髓空洞症
【导语】双手肌肉萎缩、无力,持续多年的手脚麻木……这些症状可能暗示着一种名为“脊髓空洞症”的神经系统疾病。近日,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成功为一位被该病困扰十余年的患者实施了高难度手术,助其显著改善功能,重拾生活希望。
漫长煎熬——十余年疾病阴影下的生活
三十来岁的刘先生,人生中有超过十年的时光是在一种缓慢加重的“无力感”中度过的。起初,他只是感觉双手对冷热、疼痛不那么敏感,像隔着一层手套。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双手开始使不上劲,扣纽扣、用筷子这些日常动作变得异常笨拙。
更让他感到恐惧的是,他的手掌、前臂肌肉肉眼可见地变得扁平、萎缩。同时,双脚持续的麻木感让他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那种感觉就像身体的一部分在慢慢‘死去’,你却无能为力。”刘先生回忆道。多年来,他辗转多家医院,曾被误诊为颈椎病或其他神经性疾病,治疗效果甚微,直至来到西南医院神经外科。
精准擒魔——揭开“脊髓空洞症”的真面目
接诊后,西南医院神经外科脊髓脊柱亚专业组的专家团队为刘先生进行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磁共振(MRI)检查,最终确诊为“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
认识脊髓空洞症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在脊髓内部出现一个充满液体的“空洞”,这个空洞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张,压迫和损伤周围的脊髓神经细胞。肌肉萎缩是这一疾病的重要信号之一。
- 运动障碍与肌肉萎缩:当脊髓空洞症压迫到管理肌肉运动的神经细胞时,会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失神经性萎缩。典型表现为手部小肌肉的萎缩、无力,严重时可影响行走,甚至导致瘫痪。
- 感觉障碍:患者常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即对温度觉和痛觉丧失,但触觉基本保留。手脚麻木是常见症状。
- 其他症状:还可能伴有颈肩部疼痛、肢体出汗异常、皮肤营养障碍等。
妙手回春,重建希望
刘先生的病情已十分严重,颈胸段脊髓内存在巨大空洞,必须通过手术解除病因,为脊髓减压。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手术方案——后颅窝减压
手术团队在显微镜下精细操作,解除了颅颈交界区的骨性压迫,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复查MRI显示,刘先生脊髓内的空洞已显著缩小。
重获新生——专家强调早期识别是关键
术后,刘先生恢复良好。他惊喜地发现,双手的麻木感明显减轻,肌力有所恢复,长期困扰他的“棉花感”也消失了。在系统的康复训练下,他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西南医院神经外科专家借此病例特别提醒公众:“当出现不明原因、缓慢进展的手部肌肉萎缩,尤其伴有‘不知冷热’的麻木感时,务必警惕脊髓空洞症的可能。” 这与常见的颈椎病所致麻木有所不同,后者通常伴有明显的颈肩痛和特定区域的麻木。肌肉萎缩是脊髓本身受损的一个危险信号,一旦出现,应尽快到神经外科进行排查,头颅及全脊髓MRI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刘先生的成功救治,是西南医院神经外科在精准微创治疗脊髓脊柱疾病领域的又一典范。科室始终致力于用前沿的技术和仁爱的初心,为每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拨云见日,守护生命中枢的健康与活力。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肌肉萎缩症能活多少岁(肌肉萎缩)》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