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2042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52岁的王阿姨最近总觉得整个人“蔫蔫的”。早上起床头发油腻、脸上浮肿,走几步路就觉得腿沉得像灌了铅,晚上睡觉也总是出虚汗、心烦意乱。
“是不是年纪大了,身体出问题了?”她一度以为是心脏或者肾有毛病,结果医院检查结果一切正常。中医科医生看了她的舌苔和脉象后,说她是“湿气重”。
这让她纳闷,“湿气”到底是什么?难道只是因为最近总喝冷饮、天热就开空调?医生摇头:你的生活习惯里,藏着一堆“加湿行为”。
湿气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中医理论中,“湿”是六邪之一,指的是外界或体内环境中多余的水分或病理产物。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体液代谢紊乱、肠道菌群失调、肝肾功能减退、睡眠障碍等,都可能引起或加重“湿滞”。
简单来说,湿气不是空气中的湿度问题,而是身体内部调节出问题了。
那么,身体湿气重,到底会带来哪些信号?下面这5个表现,值得警惕。
起床后脸肿身沉,像没睡醒早上醒来,照镜子发现脸肿眼肿,甚至连手指关节都有点发胀,整个人“沉得慌”。这种状态往往不是睡眠不足,而是体内水液代谢出了问题。
肾脏和脾脏是调节体内水分的关键器官。当脾虚运化失常、肾阳不足时,水湿就会在体内滞留,表现为水肿、四肢沉重、乏力。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指出,脾虚是湿气内生的根本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群,脾功能下降后更易湿气困身。
大便不成形、总有粘腻感如果你发现自己排便总是软黏、不成形,甚至冲不干净,那也可能是湿气在作祟。
湿滞会影响肠道功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肠蠕动减慢,这些都会让排便变得异常。而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不仅影响食欲,还可能导致湿热内生,引发肛周湿疹、痔疮等问题。
这不是简单的“吃坏肚子”,而是一种慢性的消化系统功能退化信号。
头发爱出油,脸上总泛油光“我都50岁了,怎么头发还是一天不洗就油腻得不行?”
皮脂腺分泌活跃不一定是青春期的专属,湿热体质的人常常表现为油脂排泄过多。尤其是头皮、T区、背部等油脂腺密集区域,更容易出现油光满面、毛孔粗大、甚至粉刺丛生的情况。
这背后其实是内湿不散、热邪郁结在体表的结果。
中医有句老话:“舌为心之苗,苔为脾之镜。”当体内湿邪过重,舌苔会变得厚腻、白滑,甚至泛黄。
如果你早上起床总觉得口干口苦、嘴里发黏、甚至泛酸泛恶心,说明湿气已经影响到肝胆系统,可能诱发胆汁反流、胃动力下降等问题。
这时候光靠刷牙漱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从调理脾胃、祛湿化痰入手。
湿邪重的人,汗液往往不清爽,而且带有异味。有些人即使穿着干净,也会觉得汗味发酸、腋下湿漉漉。这不是单纯的出汗,而是身体排湿能力弱,湿气夹杂着代谢废物排不出去,反而通过汗腺异常释放。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指出,湿热型体质人群更容易出现腋臭、脚气、湿疹等皮肤问题,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湿气重,很多时候不是天气的错,而是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以下几种习惯,正在一点点把湿气“养”起来。
经常久坐不动长时间坐着不动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水分代谢停滞,尤其是下肢容易出现水肿、静脉淤血。现代人一天8小时坐办公室,回家还瘫在沙发上,湿气自然堆积。
爱喝冷饮、冰咖啡冷饮虽然爽口,但中医认为“寒为湿之源”。长期摄入寒凉食物会伤脾阳,影响消化吸收,让湿气更容易在体内滞留。
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内分泌,还会扰乱肝脾功能。脾不运化,湿自生。很多人一边熬夜,一边说身体沉重,其实就是“湿加疲劳”双重打击。
洗完澡不及时吹干头发头发湿漉漉地睡觉,是非常典型的“加湿行为”。尤其在空调房里,湿气更容易从头皮“钻”进身体,久而久之导致头痛、颈肩酸胀,甚至出现风湿样关节疼痛。
一年四季都开加湿器不少人认为空气干燥不舒服,就24小时开加湿器。但湿度过高反而会造成呼吸系统负担加剧、霉菌滋生。特别是南方潮湿季节,环境湿气已经很重,再人为加湿,只会雪上加霜。
祛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科学调理脾胃和适度运动是两大核心手段。
每天快走30分钟,促进气血流通,帮助水分代谢;清淡饮食、少油少糖,减少肠道负担;多吃薏米、赤小豆、山药、茯苓等健脾祛湿食物,都是简单有效的方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建议:湿气重的人不必盲目用药,应以调理生活方式为主,辅以中医辨证施治。
湿气不是玄学,也不是“心理作用”。它是身体代谢失衡的一种信号,长期忽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慢性问题。
如果你常常觉得身体“沉、黏、困”,别再一味追求“滋补”,先把湿气清一清,身体或许会轻松许多。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湿气重的调理与预防策略》,2023年发布[2]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科专家共识:《湿热体质识别与干预建议》,2024年[3] 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湿气重体质的皮肤表现》,2024年5月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湿气重会引发什么病(湿气重百病生有这5个现象)》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