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845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一到秋天,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最近总觉得嘴巴干、嗓子干,皮肤也发紧,是不是水喝少了?”33岁的林小姐一边喝水一边发愁,“我已经每天灌两大壶了,怎么还是这么干?”
可她没想到,医生却叮嘱她:“少喝水,多补津液。”
喝水补水,怎么还喝错了?
秋燥当道,“干”才是最大的敌人中医认为,秋属金,燥为其令。简单说,秋天的主气就是“燥”。
这种“燥”不只是天气干,还会伤人体的津液。津液不足,口干、咽干、鼻干、皮肤干就接踵而来。
《黄帝内经》也早有记载:“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意思就是秋天要“收敛”,养阴润燥、滋养津液才是养生重点。
喝水≠补津液,越喝越干?有人会问:“我每天都喝很多水,怎么还这么干?”其实,津液≠普通饮水。
津液是人体内一种具有滋润、濡养、濡滑功能的生理液体,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而生成,具有一定的黏稠度,不是简单的“水”。
而一次性大量喝水,尤其是空腹喝白水,反而容易加快体内水分排出,“水进水出”,根本来不及转化成津液。
特别是脾胃虚弱的人,水喝多了,还容易出现腹胀、胃寒、拉肚子等问题。
所以,秋天补津,靠喝水是不够的,要靠“润”——润肺润喉润肠道,温和生津、缓缓滋养,才是正道。
秋季生津,靠这4碗汤就够了!说了这么多,怎么补津液才算对路?
别急,这4碗“生津润燥汤”,不仅简单易做,还能精准对付秋季干燥,喝对了,比狂灌水强多了!
1. 雪梨百合汤:润肺止咳、缓解干咳
适合人群:咽干、常清嗓、干咳无痰、怕上火的人
雪梨性寒,味甘微酸,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本草纲目》记载:“雪梨,润肺凉心,消痰降火。”
百合则养阴润肺、清心安神,尤其适合秋季因燥引起的咽干、咳嗽、口渴。
做法:雪梨去皮切块,搭配干百合(或鲜百合)煮30分钟,加入少许冰糖调味即可。每天一碗,润得刚刚好。
注意:脾胃虚寒、易腹泻者可加几片姜片中和。
2. 沙参玉竹汤:滋阴润燥、补肺健胃
适合人群:皮肤干燥、口干舌燥、胃口差的人
沙参和玉竹是经典的“润燥双雄”,在中医里都归肺胃经,能补阴清热、生津养肺。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沙参含丰富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炎、增强免疫力作用,而玉竹则可促进唾液分泌,缓解口干舌燥。
做法:沙参、玉竹、红枣,搭配瘦肉或鸡胸肉炖煮1小时,可每日饮用。
温馨提醒:热性体质(如舌红少苔、易上火)者最适合此汤。
3. 银耳莲子汤:滋阴养颜、润肠通便
适合人群:皮肤干裂、便秘、睡眠差的人
银耳被称为“平价燕窝”,富含植物胶质和多糖,有滋阴润肺、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莲子则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是秋季常见“情绪烦躁+肠道失调”人群的理想食材。
做法:银耳泡发撕碎,与莲子、百合、枸杞慢炖1小时,加入冰糖调味,香甜润滑,老少皆宜。
贴士:糖尿病患者可不加糖或用代糖替代。
4. 罗汉果菊花汤:清咽利嗓、缓解干热
适合人群:说话多、咽痛、上火、声音嘶哑者
罗汉果味甘、性凉,可润肺止咳、清热生津,而菊花则清肝明目、清上焦之热。
两者搭配,是秋天办公室久坐族、教师、客服等“用嗓过度人群”的良方。
做法:1颗罗汉果掰碎,搭配菊花3克,开水冲泡或煮5分钟即可。
小贴士:菊花性凉,体寒者可加几片枸杞或姜片调和。
补津不是“灌水”,而是一种温柔的滋养很多人一到秋天就开始“狂喝水”,甚至连夜醒来都要喝几口,结果却越喝越口干。
其实,“燥”不是简单的缺水,而是阴液不足、津液受损。
医生们常说,“津伤非水可补,润燥以养阴为本”,只有通过滋阴润燥、调理脾胃,才能让身体自己“生水”。
而这些润燥生津的汤,既能缓缓滋养,又能安神养心,比冷水灌肚更适合秋天的身体节奏。
最后提醒:这类人群补津也要讲究方法虽然生津汤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猛补水、狂进汤”。
脾胃虚寒者:可选择温润型,如银耳莲子汤,避免过凉食材;
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分摄入,少放冰糖;
肾病患者:需控制液体摄入,总量不宜过多;
儿童与老年人:饮食清淡,注意消化吸收。
秋天养生,重在润而不腻,补而不燥。这一碗温润的生津汤,不只是对身体的照顾,更是对生活节奏的温柔调和。
别再一味喝水了,喝对生津汤,才能真正“润”进身体里。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试行)》.[2]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3] 张伯礼主编.《中医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五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治疗口干舌燥小偏方有哪些(秋天要多补津液少喝水这4碗生津汤)》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