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1961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老张这几年养成了一个习惯:一早一杯咖啡,不喝浑身难受。中午吃完饭,再来一杯提神。到了下午困意袭来,他又忍不住冲了一杯。一天三杯,成了“续命水”。
前几天体检,他的心率偏快、血压也高了一些。医生问他是否经常喝咖啡,他点点头。医生叮嘱他:“咖啡可以喝,但别过量。”
咖啡真的对健康有害吗?其实,关键是喝对、喝对量。
咖啡到底是“养生饮品”,还是“健康杀手”?网上说法纷纭,有人说提神抗疲劳,有人说伤胃、升血压。真相是:咖啡本身并不“有害”,问题出在怎么喝、喝多少。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咖啡因不宜超过300毫克。这相当于约2~3杯中杯美式咖啡的摄入量。
而过量摄入咖啡因,可能引起心悸、焦虑、睡眠障碍、胃部不适等问题。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律不齐、胃溃疡的人群,更要注意控制摄入量。
国家食药监总局也提醒:咖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刺激作用,长期过量摄入,可能影响心血管健康。
适量喝咖啡,不仅不会伤身,反而对身体有多种益处。
一项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指出,每天喝1~2杯咖啡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更低,整体死亡率也下降。这主要得益于咖啡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
此外,咖啡还能:提神醒脑:咖啡因能刺激神经系统,短时间内改善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代谢:研究发现,适量咖啡因有助于脂肪分解和能量消耗;降低某些慢病风险:如Ⅱ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
不过,这些好处都是建立在“适量”基础上的。一旦喝多了,“续命水”就可能变成“伤身汤”。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喝咖啡。下面这几类人群,建议慎重对待咖啡因:
高血压患者:咖啡因可能造成短时血压升高,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干扰血压控制;
失眠人群:咖啡因的兴奋作用会影响睡眠质量,尤其是下午或晚上饮用;
胃肠功能弱者:空腹喝咖啡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引发胃痛、烧心;
孕妇与哺乳期女性:咖啡因可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影响婴儿神经系统;
儿童与青少年: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对咖啡因更敏感,需严格限制摄入。
如果你属于以上人群,建议减少咖啡摄入量或选择低咖啡因饮品。
很多人以为每天喝点“水”就够了,但不是所有水都对身体好。以下这几类“饮品”,过量反而可能损害健康。
1.奶茶:糖分+脂肪+咖啡因的“三重奏”
一杯全糖奶茶的含糖量,可能高达50克以上,已经超过成年人一天的推荐摄入量。
长年喝奶茶,容易引发肥胖、血糖异常、高脂血症。有数据显示,长期饮用高糖饮品的人,患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上升。
而且,奶茶中常含咖啡因,叠加摄入更要警惕。
2.碳酸饮料:磷酸+糖分的组合拳
碳酸饮料中含有磷酸盐,会影响体内钙磷平衡,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影响骨密度,增加骨折风险。
另外,高糖碳酸饮料还与肥胖、痛风、脂肪肝密切相关。营养科医生建议,这类饮品能不喝就别喝。
3.浓茶:别以为天然就无害
很多人觉得茶比咖啡“温和”,但实际上,浓茶中的咖啡因含量也不低,尤其是红茶、绿茶。
此外,茶叶中的草酸还能与体内的钙结合,形成草酸钙结石,增加肾结石风险。肾功能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
4.果汁饮料:名为“果”,实为“糖”
市面上很多果汁饮料,其实是“糖水加香精”。即便是真果汁,也缺乏原果中的膳食纤维,升糖速度快,不利于血糖控制。
真正健康的喝法,是直接吃水果,而不是喝果汁。
日常饮水,第一选择应该是温开水。没有热量、没有添加剂,是肾脏最喜欢的饮品。如果实在觉得白水“没味道”,可以尝试以下这些更健康的替代选择:
淡茶水:如菊花茶、红枣茶、决明子茶,温和、低咖啡因;
柠檬水:富含维生素C,可清新口气、促进食欲;
脱咖啡因咖啡:保留风味,减少咖啡因摄入;
自制果蔬水:加入黄瓜片、薄荷叶、柠檬片,让喝水更有趣。
关键是:定时、适量、不过量。白天要主动补水,别等口渴才想起喝水。每次少量多次,日均饮水量维持在1500~1700毫升左右更合适。
咖啡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神药圣水”。关键在于科学饮用、适量饮用。就像营养师常说的:“没有绝对的健康饮品,只有适合你的饮用方式。”
别再盲目戒掉咖啡,也别贪杯成瘾。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才是真正的长久健康之道。
参考资料: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咖啡因摄入与健康提示》[3] NEJM. Coffee Consumption and Health: A Review. N Engl J Med. 2020.[4] 中华预防医学会.《合理饮水与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经常喝咖啡对身体好吗?(每天喝咖啡对身体有害营养师告诉你)》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