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在什么部位.(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十二指肠在什么部位.(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市悠雅 2025-10-06 要闻聚焦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说到十二指肠,可能很多人听说过十二指肠溃疡这些疾病吧。但是你知道人体内有个十二指肠吗?知道它是怎么回事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十二指肠吧。

十二指肠是一段肠子,是这段肠子的名字。

它是小肠的第一部分,胃出口之后与十二指肠相连,它位于胃与空肠之间,全长约25厘米,因其长度相当于十二个横指并列而得名。它呈"C"形环绕胰头,具有以下显著的解剖和结构特点:

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一、位置与固定性:

十二指肠在腹后壁上,大部分为腹膜外位器官,被腹膜覆盖并固定。

起始于胃的幽门,终止于十二指肠悬韧带,悬韧带是空肠的起点标志。

分段与形态:

1.上部(球部):长约5厘米,起自幽门,向右后方走行,至胆囊颈后下方转下为降部。此段管壁较薄,无环状襞,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

2.降部:长约7-8厘米,位于第1至第3腰椎高度,黏膜发达成环状襞,其中圆形隆起为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肝胰壶腹的开口。

3.水平部(下部):长约10厘米,横越下腔静脉前方,肠系膜上动静脉紧贴其前下行。

4.升部:最短,仅2-3厘米,后接空肠,转折处形成十二指肠空肠曲。

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二、生理功能:

(一)消化功能

中和胃酸:胃会分泌胃酸来帮助消化食物,但胃酸酸性很强,进入小肠后会对小肠黏膜造成损伤。十二指肠黏膜能分泌碱性黏液和碳酸氢盐,这些物质可以中和从胃排入的酸性食糜,使十二指肠内的pH值升高,为小肠内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适宜的碱性环境。例如,当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碳酸氢盐会与胃酸发生中和反应,降低酸度,保护十二指肠黏膜不受腐蚀。分泌消化酶:十二指肠黏膜的腺体可分泌多种消化酶,如肠致活酶、肠肽酶等。肠致活酶能激活胰蛋白酶原,使其转变为有活性的胰蛋白酶,胰蛋白酶可进一步激活其他多种胰酶原,从而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肠肽酶则能直接分解食物中的部分多肽,促进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二)吸收功能

吸收部分营养物质:十二指肠能够吸收一些简单的营养物质,如铁、钙等矿物质以及部分维生素(如维生素B₁₂)。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在十二指肠被吸收后进入血液循环,参与氧气的运输;

钙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和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十二指肠的吸收作用保证了人体对钙的摄取。此外,十二指肠还能吸收少量的葡萄糖、氨基酸和水等。

(三)调节功能

调节胃肠运动:十二指肠接受来自胃的食糜后,会通过自身的运动和神经反射来调节胃肠的排空速度。当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后,会刺激十二指肠壁上的感受器,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的运动,减慢胃排空速度,使食物在胃内得到充分的消化和研磨,避免大量未经充分消化的食物过快进入小肠。同时,十二指肠自身的蠕动运动还能将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推动食糜向小肠远端移动。参与激素调节:十二指肠黏膜可以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如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等。促胰液素能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水和碳酸氢盐,促进胰液的分泌,有助于中和胃酸和消化食物;胆囊收缩素则可以促进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这些激素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维持消化过程的正常进行。

(四)屏障功能

免疫屏障:十二指肠黏膜具有免疫功能,其黏膜下层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如派尔集合淋巴结等。这些淋巴组织可以识别和清除进入肠道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防止它们侵入人体内部,起到免疫防御的作用。例如,当肠道内存在致病菌时,派尔集合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会被激活,产生抗体和免疫细胞因子,杀灭病原体。机械屏障:十二指肠黏膜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形成一道物理屏障,能够阻止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如细菌、毒素等进入黏膜下组织和血液循环。同时,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黏液层也能吸附和清除一些有害物质,保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

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三、解剖相关疾病:

1.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息肉、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癌等,常见于球部、降部。这些疾病临床十分常见,以前没有内镜检查的时候,常常被忽略、被漏诊。

2.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可能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的夹角变小,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引起,使得十二指肠内容物排出障碍,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壅积,导致一系列症状。

3.十二指肠结核罕见,但可导致出口梗阻,影像表现包括节段性狭窄、肠壁增厚和窦道形成。

四、组织学特点:

十二指肠的组织学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黏膜结构、细胞组成、腺体分布以及与其他组织的关联等方面,具体如下:

1. 黏膜层结构:

环形皱襞与绒毛:十二指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由黏膜及黏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形成。黏膜表面还有许多细小的绒毛,这些绒毛呈叶片状,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绒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十二指肠的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上皮细胞组成:绒毛部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吸收细胞除具有小肠吸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外,还向肠腔分泌肠激酶。杯状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分泌黏液。内分泌细胞种类多样,如G、I、K、M和S细胞等,能分泌多种胃肠激素,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黏膜肌层: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薄层平滑肌组成,有助于黏膜的运动和形态改变。

2. 黏膜下层特点:

十二指肠腺:黏膜下层有大量十二指肠腺,为黏液性腺,其导管穿过黏膜肌层开口于小肠腺底部。此腺分泌黏稠的碱性黏液(pH8.2~9.3),可保护十二指肠免受胃酸侵蚀。人十二指肠腺还分泌尿抑胃素,具有抑制胃液分泌和刺激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

3. 肌层与外膜:

肌层结构: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平滑肌之间有肌间神经丛,有助于肠道的蠕动和混合。外膜类型:十二指肠后壁为纤维膜,其余部分为浆膜,这种结构有助于十二指肠在腹腔内的固定和保护。

4. 神经与血管支配:

神经支配:十二指肠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可以调节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血管分布:十二指肠的血液供自胰十二指肠上前、后动脉以及胰十二指肠下前、后动脉等。静脉多与相应动脉伴行,除胰十二指肠上后静脉直接汇入肝门静脉外,余均汇入肠系膜上静脉。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说到这里,关于十二指肠您应该了解一些了吧。了解人体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疾病是有一定帮助的。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十二指肠在什么部位.(你知道十二指肠吗)》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