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早剥的原因有哪些?(胎盘早剥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的原因有哪些?(胎盘早剥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函冰安 2025-09-26 国内要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一、定义

胎盘早剥是妊娠20周后,附着位置正常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通常有腹痛、阴道出血、子宫张力高等临床表现。然而,极少数病例存在典型三症表现。国内报道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1/217~1/47,国外报道发生率为1/150~1/55。

二、病因

与胎盘早剥有关的因素如下:1. 血管病变 胎盘早剥并发重度妊高征、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疾病、全身血管病变者居多。2. 机械性因素 外伤 、外转胎位术、脐带短或脐带绕颈,均可引起胎盘早剥。3. 子宫体积骤然缩小 双胎妊娠第一胎娩出后,羊水过多、过快地流出,使子宫内压骤然降低,子宫突然收缩,胎盘与子宫错位而剥离。4. 子宫静脉压突然升高 晚期妊娠或临产后孕产妇长时间处于仰卧位,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巨大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淤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发生胎盘剥离。5. 其他因素 母体滥用可卡因、吸烟、高龄孕妇男性胎儿。

三、临床表现

(1)胎盘早剥根据出血去向可分为显性、隐性及混合性3种类型。胎盘剥离所出血液经宫颈阴道向外流出,称显性剥离或外出血;如果胎盘剥离后所出血液积聚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即为隐性剥离;当出血到一定程度时,血液冲开胎盘边缘与胎膜而外流,形成混合性出血即混合性剥离。(2)根据出血程度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类型。轻型以外出血为主,一般胎盘剥离面不超过胎盘的1/3,多见于分娩期。重型以隐性出血和混合性出血为主,胎盘剥离面超过胎盘的1/3,同时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有较大的血肿,多见于重度妊高征。

四、超声检查

尽管关于胎盘早剥的超声征象已进行系统总结,然而其产前超声检出率仍然很低,据报道,仅为2%~50%。Sholl 报道了48例胎盘早剥,仅25%(12例)在产前超声上有表现。虽然MRI也可显示出血,但是价格昂贵,检查时间长,应用有限。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与体征在产前诊断中仍然重要,超声表现阴性者,不能排除胎盘。 1. 显性剥离,胎盘后方无血液积聚,胎盘形态无变化,超声难以诊断。2. 隐性剥离,由于受剥离部位积聚血液的影响,剥离区的胎盘增厚,向羊膜腔方向膨出,胎盘厚度>5 cm。3. 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形成的血肿内部回声杂乱,随胎盘剥离出血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多种多样,文献报道,急性期10~48 h包块内部较为均匀的强回声,剥离出血后3~7 d包块为等回声,1~2周后变为内部夹有强回声团的无回声。2周后血块的一部分变为无回声。4. 如血液破人羊膜腔,羊水内透声差,可见漂浮的低回声点或团块。5. 如果剥离面过大,可能出现胎心减慢甚至胎死宫内。6. 采用超声估测计算血肿体积(V)的方法可估计胎盘剥离面积的大小,V=LxWxH/2。L、W、H 分别为血肿的长、宽、高。据报道这一方法可较好地预测妊娠结局。7. 最常见的胎盘剥离部位是胎盘边缘(绒毛膜下出血),但常有离开胎盘边缘的离心性扩展。如果血块溶解变成透声的无回声区,这时应与尚未融合的羊膜与绒毛膜形成的胚外体腔相鉴别。8. 诊断胎盘早剥及其所形成的血肿时,应注意与子宫肌壁收缩和子宫肌瘤相鉴别。通过追踪观察常可区分。子宫肌壁收缩是暂时性的,很快就恢复正常;子宫肌瘤通常较血肿固定,在严密监视的短时间内不会长大,而血肿很可能增大。另外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亦可帮助鉴别,因肌壁和肌瘤均有丰富的血管,且肌瘤内部血流较子宫收缩时少,而血肿内部无血流显示。

五、临床处理及预后

胎盘早剥严重危及母儿生命,母儿的预后取决于处理是否及时与恰当,治疗原则为早期识别、积极处理休克、及时终止妊娠、控制DIC、减少并发症。

胎盘早剥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胎盘早剥的原因有哪些?(胎盘早剥的病因是什么有哪些临床表现)》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