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的药代动力学
地红霉素肠溶片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如下:吸收:地红霉素肠溶片口服后迅速转化为生物活性物质红霉胺,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饭后服用吸收略降,饭前1小时服用会导致Cmax和AUC分别下降33%和31%。食物中脂肪含量对生物利用度影响不大。分布:红霉胺在体内分布广泛,尤其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组织浓度又高于血浆。
健康志愿者(19-59岁,单剂量:500㎎;多剂量:500㎎/日,10天)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 分布:红霉胺迅速、广泛分布到组织中,其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浓度,而组织浓度又明显高于血浆浓度。其蛋白结合率为15%-30%,平均表观分布体积(VDSS)为800L(540-1041L)。
药代动力学:与红霉素相比,地红霉素的血药峰值较低但持续时间更长,半衰期为1656小时。它在体内缓慢水解,主要代谢产物erythromycylamine保持类似活性。地红霉素在组织中蓄积,尤其在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浓度高,有利于提高靶组织的药物剂量。
药代动力学特点:口服后快速吸收,经非酶水解转化为生物活性物质,主要经肝脏代谢,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用药注意事项:禁忌人群:对红霉素、地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可疑或潜在菌血症患者禁用。
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的用法用量
地红霉素肠溶片与红霉素肠溶胶囊的功能基本一致,且在多数情况下可以通用。功效相同:地红霉素和红霉素均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们的抗菌谱基本相似,这意味着它们对大多数细菌的感染治疗效果是相当的。因此,从功效上来看,两者基本一致。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和地红霉素肠溶片不建议一起服用。原因如下: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与地红霉素肠溶片产生相互作用,尽管地红霉素与罗红霉素在化学结构上有所不同,但都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存在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女性尿道口烧灼,应根据具体病因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检查尿道口存在炎症:外用药物治疗:可外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软膏等,以促进炎症愈合,恢复黏膜正常,从而消除尿道内烧灼感。如果确诊为非淋菌性尿道炎:口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红霉素胶囊、地红霉素肠溶胶囊等。
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软胶囊、盐酸安妥沙星片和地红霉素肠溶片的效果分别如下:锯叶棕果实提取物软胶囊:效果:以其天然成分在炎症治疗中展现效果,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炎症介质的平衡,从而帮助缓解前列腺炎症状。
你好 问题分析:地红霉素肠溶胶囊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咽炎,扁桃体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皮肤科,耳鼻喉科,呼吸内科。 建议指导:地红霉素肠溶胶囊可以治疗腮腺炎。如果需要用药,建议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
地红霉素的说明书
地红霉素的终末消除半衰期为16~56h,地红霉素从血清中缓慢消除与它的缓慢排泄有关。在所有动物的呼吸道和泌尿生殖器中测出有高浓度的地红霉素。大鼠一次静脉注射地红霉素的14C标记物10mg/kg,4天后剂量的60%排泄于粪中,15%于尿中,约20%在体中检得。
磷霉素氨丁三醇散一般使用于急性尿路感染,一般口服量不超过3天。因为该药在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时效果较好,一般1天就能控制症状,但说明书上表示最好不超过3天,长时期使用效果不会增加。
如果你能确定这个药的规格是0.125g,那么一次只能吃4粒。
红霉素胶囊是消炎药吗
1、总的来说,红霉素胶囊是一种有效的消炎药,对多种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它还对特定的病原菌,如支原体、衣原体以及白喉、百日咳、李斯特菌属和沙眼衣原体等,显示出良好的抗菌作用。
2、红霉素胶囊不属于消炎药,属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消炎药和抗菌药物的概念不同,消炎药主要针对炎症反应进行治疗。抗菌药物,比如红霉素、青霉素、罗红霉素等,主要是针对细菌感染症状进行治疗。在服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可以使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得到控制。
3、综上所述,红霉素胶囊确实是一种具有广泛抗菌活性的消炎药。
4、红霉素胶囊是一个消炎药,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它对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这些阳性菌都有比较好的抗菌活性。化脓性的链球菌、溶血性的链球菌、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都对红霉素比较敏感。
5、红霉素胶囊和左氧氟沙星胶囊都是消炎药,板蓝根是中成药,它们治疗没有相互禁忌和相互作用,可以一起服用。
6、红霉素肠溶胶囊是消炎药。具体来说:药物分类:红霉素肠溶胶囊属于大环内酯类的抗生素,具有消炎作用。临床应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以及直肠感染和厌氧菌所致的口腔感染等。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红霉素肠溶胶囊用法》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