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疗这碱性磷酸酶偏高,花了不少钱,折腾了两年,没有效果
—— 一位69岁慢性乙肝患者的求医经历与启示
一、病情背景
张先生(化名),69岁,发现慢性乙肝数十年。八年前,在医生建议下开始抗病毒治疗,病毒控制良好,肝功能恢复正常,平时自我感觉良好。
然而,两年前的一次复查中,他发现自己的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轻度升高,波动在120-140 U/L(参考范围通常为40-112 U/L)。当地医生考虑可能与肝胆疾病有关,于是开具了多种“护肝利胆”药物。服药一段时间后复查,ALP依然居高不下。
之后,张先生又尝试了中药、草药等治疗方法,前后花费不少,持续近两年,ALP却始终未能恢复正常。
二、转折:一次关键的门诊咨询
经人介绍,张先生来到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综合门诊部找我寻求帮助。笔者在详细了解他的病史和用药情况后,我们发现一个关键信息:他长期服用的是“阿德福韦酯”——一种目前已在临床上逐渐被淘汰的抗病毒药物。
根据他的表现,我们初步判断:ALP升高很可能不是肝胆问题所致,而是与阿德福韦酯的副作用有关。
三、阿德福韦酯与碱性磷酸酶升高有什么关系?
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酸类抗病毒药,过去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但长期使用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副作用:可能导致肾小管损伤。
这种损伤会引发“范可尼综合征”样表现,导致肾脏对磷的重吸收减少,出现低磷血症。血磷长期偏低又会进一步引起低磷性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正是导致碱性磷酸酶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因为ALP不仅来自肝脏,也来自骨骼。
随后我们为张先生做了尿检,结果明确支持这一判断:
· 尿蛋白:2+(正常应为阴性)
· 尿β2微球蛋白:2.2 mg/L(参考范围<0.32 mg/L)
尿液β2微球蛋白升高强烈提示存在肾小管损伤。
四、调整治疗方案,迅速起效
鉴于张先生未曾使用过拉米夫定、替比夫定等核苷类似物,我们建议他立即换用恩替卡韦继续抗病毒治疗,并加用活性维生素D和磷酸盐制剂治疗骨质疏松。
换药后数月复查,他的ALP水平逐渐下降,最终恢复正常。尿蛋白和β2微球蛋白也明显改善。
五、科普小结:碱性磷酸酶升高不一定都是肝病
很多患者甚至非专科医生一看到碱性磷酸酶升高,第一反应就是“肝胆出了问题”。事实上,ALP广泛存在于肝脏、骨骼、肠道和胎盘中。其中:
· 肝胆来源:常见于胆道梗阻、肝炎、肝硬化等;
· 骨骼来源:常见于骨质疏松、骨肿瘤、 Paget 病、佝偻病等;
· 其他如生长中的儿童、孕妇等也可出现生理性升高。
治疗的关键在于明确病因。盲目使用“护肝药”或“利胆药”,不仅浪费金钱和时间,还可能延误真正的病因。
六、建议
如果您或家人也遇到“碱性磷酸酶升高”却久治不愈的情况,尤其是正在服用某些特殊药物(如阿德福韦酯、某些化疗药或抗癫痫药),请注意:
1. 尽快复查ALP来源,可通过“ALP同工酶”检测或影像学检查明确是肝源还是骨源;
2. 评估肾功能和尿常规,尤其注意有无肾小管损伤指标;
3. 复查血磷、血钙,排除代谢性骨病;
4. 由专科医生(肝病、感染或肾病科)全面评估病史和用药史,避免盲目治疗。
张先生的经历提醒我们:看病不仅要看指标,更要看人、看病史、看用药细节。要努力查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有效治疗。
注:本文基于真实病例改编,已隐去个人信息,仅供参考科普。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碱性磷酸酶偏高怎么办(我治疗这碱性磷酸酶偏高)》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