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肺癌病理报告的免疫组化怎么看?
1、肺癌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主要依据病理类型,具体如下:非小细胞肺癌:CK7:阳性表达通常提示腺癌,但特异性不高,也可见于胃肠道腺癌。TTF1:阳性表达对肺腺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NapsinA:阳性表达同样有助于肺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较高。非小细胞肺癌:CK5∕6:阳性表达是肺鳞癌的有效指标之一。
2、组织处理:将获取的组织在病理科浸泡1224小时,随后进行脱水、打蜡,并切成薄片。显微镜初步观察:切完片后,首先在显微镜下观察切片,确认其中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如果切片中主要是黏膜组织,且无明显异常,则可能无需进行进一步的免疫组化检测。
3、肺癌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如下:肺腺癌:若TTFNapsinA、CK7呈阳性,则提示可能是肺腺癌。这些标记物的阳性表达对于肺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肺鳞状细胞癌:若P40、P6CK14呈阳性,则提示可能是肺鳞状细胞癌。这些标记物的表达与肺鳞状细胞癌的病理特征相符。
4、阳性结果:表示组织中存在特定的抗原标记,可能与某种疾病或病理状态相关。阴性结果:表示组织中不存在或很少存在特定的抗原标记,可能有助于排除某些疾病或病理状态。结合临床信息:免疫组化结果需要与患者的临床信息相结合,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5、恶性肿瘤:镜下所见,如果肿瘤组织与原有的正常组织形态学差异特别大,肿瘤组织的分化程度不好,异型性非常大,能够看到比较多见的病理学的核分裂像,则初步考虑是恶性肿瘤。免疫组化的作用:在初步判断为恶性肿瘤后,免疫组化主要用于进一步判断恶性肿瘤的病理亚型,如胃癌、肠癌、肺癌、乳腺癌等。
免疫组化结果怎么看
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主要依据特定抗原的显色情况。以下是对免疫组化结果的基本解读方法:CD3和CD43弥漫性阳性:意义:这两种抗原的弥漫性阳性通常与T淋巴细胞的表达相关,可能提示组织中存在T淋巴细胞浸润或增殖。CD79a和CD20灶状阳性:意义:CD79a和CD20是B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抗原。
免疫组化结果本身并不能直接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需要结合HE染色的切片进行综合分析。具体来说:HE染色切片初步判断:良性肿瘤:镜下所见,如果组织与周围的正常组织形态相似,分化程度相对较好,异型性比较小,而且没有病理性的核分裂像,通常考虑良性的肿瘤可能性大。
综上所述,肝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报告涉及多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应用价值。医生会根据这些指标的综合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对肝细胞癌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肺癌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主要依据病理类型,具体如下:非小细胞肺癌:CK7:阳性表达通常提示腺癌,但特异性不高,也可见于胃肠道腺癌。TTF1:阳性表达对肺腺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NapsinA:阳性表达同样有助于肺腺癌的诊断,特异性较高。非小细胞肺癌:CK5∕6:阳性表达是肺鳞癌的有效指标之一。
免疫组化:如考虑到恶性肿瘤,则要进行免疫组化,免疫组化是在恶性肿瘤的表面进行相关的客观指标的标记,来进一步判断恶性肿瘤到底属于什么病理亚型,是胃癌、肠癌还是肺癌、乳腺癌等病理亚型。如果是肺癌,要进一步区分是肺腺癌、肺鳞癌,还是肺小细胞癌等,做细致划分。
分析肿瘤性质的两个主要步骤包括:首先,通过HE染色的切片进行初步判断;其次,进行免疫组化分析以确定肿瘤的亚型。 在HE染色切片中,如果组织与周围正常组织形态相似,细胞分化良好,异型性小,无病理性核分裂像,通常为良性肿瘤。
乳腺癌免疫组化结果怎么看
1、乳腺癌免疫组化结果的解读主要关注以下三个指标:ER、PR以及Her2。 ER和PR: 阳性:表示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有关。这类患者术后通常需要口服内分泌药物治疗,以抑制体内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2、乳腺癌术后病理检查中,除了描述肿瘤的分类、大小、切缘情况、淋巴结转移部位和数目,以及血管淋巴管内和其他组织中的侵润情况,还有一些重要的预后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可以指导治疗和预测预后。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免疫组化中的常见指标及其意义。
3、在乳腺癌免疫组化检测中,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的检测结果对于判断乳腺癌的治疗方向至关重要。如果ER和PR均为阴性,即ER(-) PR(-),这表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不再受内分泌的调控,这类乳腺癌被称为非激素依赖性乳腺癌。这类乳腺癌通常更难以治疗,患者需要接受更为积极的治疗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免疫组化结果怎么解读?》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