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钠注射液起什么作用的(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氧化钠注射液起什么作用的(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覃海女 2025-09-29 国际视野 2 次浏览 0个评论

俗话说:“医者,仁术也。”医生本应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可如今却有人为牟利不惜践踏职业底线,令人扼腕。8月29日,广西桂林一男子因脚被生锈钉子扎伤,前往诊所求打破伤风针,却遭医生偷梁换柱,以廉价的氯化钠注射液冒充高价破伤风针。事件曝光后,舆论哗然。

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事件起因于一场看似普通的意外。男子在工地不慎踩中生锈钉子,深知破伤风风险的他立即赶往附近诊所。接待他的医生先是熟练地清洗伤口,随后拿起注射器准备打针。然而,细心的男子发现,医生手中的药瓶标签并非破伤风抗毒素,而是常见的氯化钠注射液。氯化钠是什么?说白了就是生理盐水,常用于稀释药物或补充体液,对外伤感染毫无治疗作用。男子当即提出质疑,医生却信誓旦旦地声称:“这就是破伤风针!”

双方争执不下,男子果断报警。警方与卫生部门介入后,医生终于坦白:诊所破伤风针已断货,但为赚取300元一针的费用,便用成本仅5元的氯化钠滥竽充数。更令人愤慨的是,医生事后试图用道歉和赔偿息事宁人,却遭男子坚决拒绝——“我不要钱,只要他受到惩罚!”

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小诊所因监管漏洞频发乱象:有的重复使用一次性针头,有的售卖过期药品,甚至有无资质人员冒充医生坐诊。例如,2022年河南某县诊所曾用葡萄糖注射液冒充抗生素,导致患者感染加重;2023年湖南一乡镇诊所因使用假疫苗被取缔。这些案例背后,折射出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的逐利心态与责任缺失。

破伤风感染有多危险?它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常见于深部伤口。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20万人死于破伤风,及时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预防手段。而氯化钠注射液仅能起到心理安慰作用,若患者因误信“假针”延误治疗,后果不堪设想。

事件结局颇具戏剧性:卫生部门责令诊所停业整顿,医生被吊销执业证书并面临法律追责。男子在接受采访时坦言:“我不是为了闹事,而是想让更多人知道,看病必须擦亮眼睛!”这番话仿佛一记警钟,回荡在每一个依赖基层医疗的普通人心中。

一针氯化钠,刺穿的不仅是患者的皮肤,更是公众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基石。当“白衣天使”沦为“逐利商人”,救死扶伤的誓言何在?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此事件亦如一面镜子,照见个别从业者的良知沦陷,也映出监管体系的盲区。唯有加强基层医疗监督、提高违法成本、推动行业自律,才能让“诊所调包”的闹剧不再重演。正如古罗马名言:“健康之于生命,犹如空气之于飞翔。”守护健康,需从守护每一针、每一药开始——因为生命的重量,从来无法用金钱衡量。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氧化钠注射液起什么作用的(医者仁心何在一针氯化钠背后的信任危机)》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