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以为新冠过去就完了吗?很多人现在才后悔当初太轻视了!
我身边越来越多熟人,感染新冠后看似恢复正常,结果几个月后却开始掉头发、心悸、记忆力减退。有人反复发烧,有人一爬楼就喘,还有人莫名其妙情绪失控。这可不是吓唬人,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得了新冠,扛一扛就过去了。”你是不是也曾这么想过?
但你可能不知道,新冠的“后遗症”就像埋在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不是马上显现,而是悄悄耗尽你的健康。尤其是中老年人,很多问题一开始都不明显,但一旦爆发,处理起来就麻烦了。
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新冠之后最常见的7种后遗症,有的你可能已经出现了,只是还没意识到它和新冠有关!
这些症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但如果你中招了,却不当回事儿,可能会埋下更大的隐患。
首先要说的是呼吸系统问题。很多人以为恢复了就没事了,实际上新冠后最常见的就是肺功能下
降。一些人感染时肺部就遭受了损伤,恢复后仍然气短、咳嗽、爬楼喘不上气。尤其是原本就有慢性病的人,恢复更慢。
我认识的一位退休老师,新冠后一直咳嗽,结果一查,肺部还有纤维化迹象,医生说这可能和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这类问题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发展成慢性肺病。
第二种是心血管系统异常。新冠病毒不止攻击肺,它也可能影响心脏。很多人感染后几个月出现心悸、胸闷,甚至心率异常。有人以为是心脏病复发,其实是新冠后的心肌炎后遗症。
尤其是老年人,原本心脏功能就弱,病毒一冲击,“心”力交瘁。有研究表明,新冠感染者中,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在感染后半年内明显升高。
第三种是神经系统的影响。有些人感染后出现了注意力差、记性变差、反应迟钝?这不是你老了,是病毒在你脑子里留下了“脚印”。
医学上称之为“脑雾”现象,就是一种脑功能下降的表现,像是脑子突然被蒙住了一层雾,怎么也想不起昨天吃了啥。这种情况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明显,有些甚至影响到了生活自理能力。
第四种是消化系统紊乱。不少人新冠后经常胃胀、腹泻、食欲不振。你以为是吃坏肚子,其实可能是病毒破坏了肠道菌群。肠道被称为“第二大脑”,它一乱,身体其他系统也会跟着出问题。
肠道菌群失衡不仅让人消化不良,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情绪波动。难怪有的人说,新冠后总觉得人“没精神、爱发火”。
第五种是免疫系统反应异常。有的人感染过一次新冠后,再遇到普通感冒都能被“击倒”。这也是不少人反馈的:以前很少感冒,现在动不动就不舒服,感冒一拖就是十几天。
这是因为病毒可能对免疫系统造成了长时间的干扰,让你“战斗力”下降。医生称这种现象为免疫重构,简单说就是身体的“防御系统”被病毒打乱了节奏。
第六种是精神心理问题。这点很多人忽略了,但其实非常普遍。感染后,有人表现出焦虑、抑郁、失眠。尤其是曾经重症的人,经历过那段生死边缘的恐惧,心理上很难走出来。
有一位老年患者告诉我,自从新冠后,晚上经常做噩梦,白天也总觉得胸口发紧,心里发慌。其实这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表现,需要专业干预。
第七种则是长期疲劳综合征。这是新冠后遗症中最常被忽视但最常见的一种。很多人恢复后总觉得“身体被掏空”,稍微做点事就累得不行,休息也缓不过来。
这种慢性疲劳可不是简单的累,它甚至影响到人的工作和生活质量。有的人甚至因此丢了工作,家庭关系也受到影响。
说到底,这7种新冠后遗症,其实和病毒本身的复杂性有关。它不仅仅是一场感冒,它会影响到多个系统,造成连锁反应。
你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或者已经恢复得不错,但后遗症并不总是立刻出现,而是像慢火炖汤,一点点显现。如果不注意,可能会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首先要做的是定期体检,尤其是感染新冠后半年内,建议检查肺功能、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如果有不适症状,不要硬扛,及时就医。
其次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饮食均衡、适度运动、情绪稳定,这些看似老生常谈,但却是抵御后遗症最有效的方式。尤其是养好肠道,多吃点发酵食品、补充益生菌,对免疫系统恢复很有帮助。
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因为怕麻烦就忽视小问题。身体是自己的,只有你最清楚它是不是出了问题。有时候你以为是老毛病,其实是新冠后遗症在作祟。
一句话总结:别把新冠当回事儿,更别把它的后遗症看轻了!
参考文献:
殷晓英,李家铎.《新冠病毒感染后远期症状的研究进展》.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43卷第4期.
张志强,赵雪萍.《新冠病毒感染后脑雾现象的临床观察与机制探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3年第22卷第5期.
宋文君,刘思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免疫功能变化分析》.中国免疫学杂志,2022年第38卷第11期.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新型肺炎后遗症有什么症状(别不把新冠当回事儿7种后遗症你可能忽略了)》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