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哥哥今年43岁,是工地上出了名的“力气王”——常年扛水泥、搬建材,哪怕连续加班也很少喊累,家里人总说他“身体壮得像头牛”。可谁也没料到,上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乏力”,竟让他连路都走不了。
起初只是干活时觉得腿没劲儿,搬东西时比平时费力,他以为是最近工期赶、休息少,没放在心上,想着“睡两觉就好了”。可休息了整整三天,情况非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糟:上下楼梯时腿像绑了沙袋,得紧紧抓着扶手才能勉强挪动;后来走平路都开始“拖脚”,脚尖蹭着地面走,稍不注意就会趔趄;到最后,连从椅子上站起来都要旁人扶一把,更别说干活了。
家人见状赶紧催他去医院,第一次挂了普通内科,医生听完症状,又看了看他的检查单,说“没什么大问题,就是有点缺钙,补补就好”。他听了松了口气,回家后按时吃钙片,还特意多喝牛奶、吃豆制品,可补了快两周,乏力的感觉不仅没减轻,连胳膊都开始没劲儿——拿筷子时手会抖,夹菜都费劲,甚至穿衣服时连扣子都扣不上。

这下一家人彻底慌了,赶紧带着他换了家大医院,这次挂了神经内科的号,接诊的是位有二十多年经验的中年医生。医生没急着开检查,而是拿着病历本,一句一句仔细问:“最早是腿没劲儿,还是胳膊先出问题?有没有觉得手脚发麻?晚上睡觉会不会被麻醒?”等听完完整的症状描述,医生皱了皱眉说:“大概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得做进一步检查才能确诊。”
随后,医生开了血钾检测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血钾结果先出来,数值在正常范围内,这就排除了“低钾性麻痹”——这种病常因缺钾导致肌肉无力,补钾后就能缓解,显然他的情况不属于这类。紧接着头颅核磁结果也出来了,片子上显示颅内没有肿瘤、出血或梗塞,这又排除了颅内病变的可能。
看着检查单,医生没有放松警惕,反而又追问了一句:“最近有没有受过外伤?比如摔倒时撞到腰或者脖子?”同事的哥哥想了半天,才含糊地说:“大概一个月前,在工地搬钢管时没站稳,往后摔了一下,屁股着地,当时觉得腰有点疼,歇了两天不疼了就没管。”
医生听完眼前一亮,立刻安排他做了颈椎和腰椎的核磁共振。这一次,检查结果终于找到了“病根”——颈椎间盘突出,并且已经压迫到了脊髓,这才导致他从下肢到上肢逐渐出现无力症状。医生解释说:“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负责传递大脑到身体各个部位的信号,一旦被突出的椎间盘压迫,信号传递受阻,就会出现肌肉无力、活动受限,严重的话还可能导致瘫痪。”
幸好发现及时,目前同事的哥哥已经接受了针对性治疗,乏力的症状正在慢慢缓解。回想整个过程,最让人后怕的是一开始的“轻视”——把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当成“累的”,简单补钙无效后才重视,差点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其实很多时候,身体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异常,像这种“不明原因的乏力”“局部麻木”,看似是小问题,背后可能藏着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隐疾。尤其是中青年人,总觉得“年轻身体好,扛扛就过去”,可往往就是这种侥幸心理,让小毛病拖成了大麻烦。记住:身体的“求救信号”从不会说谎,一旦出现持续的、加重的不适,别硬扛,及时就医、找准病因,才是对自己健康最负责的做法。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突然浑身无力怎么回事(同事的哥哥才43岁)》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