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胃不舒服,很多人有共鸣了。吃多了撑得慌,饿久了烧心,紧张了胃痛,来杯咖啡、吃点辣的也可能不对劲。但胃药的种类有很多,作用也各不相同,吃错了可能暂时缓解了症状,长远看反而耽误事。
今天咱们啊,就好好梳理一下,把常见的胃药分分类,说说它们各有什么本事,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类:抗酸药。
有时候胃里突然一阵灼烧感,反酸水,疼得难受,这时候最常用的就是这类抗酸药了,它们能快速缓解症状。它的原理也非常直接,就是用碱性的药物成分直接去中和掉过多的胃酸。
胃酸被中和了,对胃黏膜的刺激自然就快速减轻了,所以它能很快地缓解胃痛、反酸和烧心的症状,那常见的药物像氢氧化铝、碳酸氢钠、还有铝碳酸镁咀嚼片等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类药物最大优点就是“快”!几乎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所以特别适合临时救急用。但是呢,这类药物的“续航”能力不行。因为它只是中和了已经分泌出来的胃酸,并不能阻止胃酸继续分泌,所以药效过去后,症状可能又会回来,常常需要一天多次服用。
大家要注意啊,这类药通常建议在症状出现时或者饭后1-2小时服用的。
第二类:抑酸药。
也就是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如果反酸、烧心或者胃痛是经常性、慢性的问题,那你可能就需要用到这类药物了。虽然这类药不像抗酸药那样直接去中和胃酸,而是调节控制胃酸分泌的“阀门”,让胃壁细胞减少分泌胃酸。它是从根儿上解决问题,所以,效果更持久。
那么,这类药物,它有两员“大将”: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我们也管它叫PPI,作用非常强大和持久。常见的像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等等。
它们常用于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同时啊,也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中的核心成员。
而H2受体拮抗剂呢,效果比PPI稍弱一些,但也非常有效。代表药物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西咪替丁等。适用于轻中度的胃酸过多。
那PPI呢需要空腹吃,一天吃一次的,最好是在早餐前30-60分钟服用,这样才能保证它在胃酸分泌最活跃的时候发挥最大作用。而H2受体拮抗剂,服用时间相对灵活,餐前餐后都可以。
大家要注意啊,抑酸药不能长期滥用,如果长期高剂量的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身体对钙、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甚至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需、按疗程使用。
第三类:胃黏膜保护药。
如果你的胃黏膜本身有损伤,比如有溃疡或者炎症,光是抑制胃酸是不够的,还需要给受损的黏膜提供保护,促进它自己能长好。这就是用胃黏膜保护药的目的。
那么,这类药能在胃黏膜表面,尤其是在溃疡或糜烂的地方,形成一层薄薄的保护膜。这层膜就像给胃的内壁贴上了一层“创可贴”,把胃酸啊、胃蛋白酶啊这些“破坏分子”隔离开,让黏膜有机会在下面安心的修复。
那常见的胃粘膜保护剂,铋剂的像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等,它们不仅能保护黏膜,还有对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所以呢,你经常会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常常也会用到它。
还有像硫糖铝啊也是一种胃粘膜保护剂,它能黏附在溃疡面上,吸附胆汁酸,阻止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为愈合创造好环境。
大家要注意啊,这类药物,要“空腹”的时候吃。铋剂呢,通常是在餐前半小时和临睡前服用,而硫糖铝呢,通常是在两餐之间和睡前服用,也就是餐前一小时或者餐后两小时服用的,这样才能让药效充分覆盖在黏膜上,不被食物干扰。
那如果同时在吃其他药,最好呢,要跟这种胃黏膜保护药隔开1-2小时服用,以免影响其他药物的吸收。还有要注意,铋剂,一般连续使用不要超过7天,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铋在体内蓄积。另外呢,吃铋剂的话,大便会变黑,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过于紧张。
第四类,就是促胃动力药了。
如果你经常感觉肚子胀、吃一点就饱、或者饭后恶心、嗳气,感觉食物老在胃里不下去,那可能是胃肠动力不足了。
如果是胃肠动力不足,就会用到促胃动力药了。这类药能增强胃肠道肌肉的蠕动力量,从而加快胃里的食物排空进入肠道,缓解上述胀满不适的症状。这类药物像多潘立酮啊、莫沙必利啊、伊托必利啊等等,都是很常用的。
那么大家要注意啊,这类药物,需要饭前吃效果最好。通常呢,在饭前15-30分钟服用,这样吃饭的时候,药效正好发挥,帮助食物顺畅下行。
还有啊,多潘立酮,这个药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心律失常的风险,所以有心脏病、或者同时服用某些影响心脏药物的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甚至避免使用的。
其实啊,多潘立酮在美国是禁止使用的,在欧洲的很多国家啊,对多潘立酮的使用也有很多的限制。
第五类:消化酶制剂。
我们有时候消化不良,可能不是因为胃酸多也不是动力差,而是身体自己生产的“消化液”不够了。常见于老年人、胰腺功能不好的人,或者大病初愈、做完腹部手术的人。
那么这种情况,就会用到消化酶制剂了,这类药就是直接补充我们身体需要的消化酶,比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帮助分解食物中的大分子营养物质,让它们更容易被吸收。
它主要是替代和补充,适用于消化酶分泌确实不足的情况。常见的药物像复方消化酶胶囊啊、米曲菌胰酶片啊、胰酶肠溶片啊等。这类药物呢,一般是随餐或饭后服用就可以了。
第六类:抗幽门螺杆菌药。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很多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的元凶。要根除它,靠一种药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必须组成“特战队”联合作战。
目前主要呢是“四联疗法”,也就是四种药一起吃:质子泵抑制剂加铋剂加两种抗生素,两种抗生素常用组合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四环素+甲硝唑等,具体需医生根据耐药情况和个人过敏史决定。
大家要注意啊,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的使用!一般需要连续服用10-14天,千万不能自己觉得好了就随便停药,否则容易导致杀菌失败和细菌耐药,以后更难治。
还有复查也很重要,停药后至少过4周,要去医院做呼气试验等检查,确认细菌确实被根除了。
总结一下,你看,小小的胃药,门道这么多。所以千万别自己乱吃一通。
简单来说啊,突然烧心胃痛,可以先嚼一片抗酸药救急。长期反酸、烧心,或者确诊了溃疡、反流性食管炎,那很可能需要抑酸药和胃黏膜保护药联合治疗一段时间了。
如果老是腹胀、不消化,可以考虑促胃动力药或消化酶制剂,但要分清是动力差还是酶不够。如果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就需要进行标准的四联疗法。
最后啊,提醒一下,是药三分毒,再常见的胃药也有副作用,大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明确诊断后,合理的使用药物,别自己瞎用!
药学科普,仅供参考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促胃动力药物有哪些?(胃药都有哪些有何不同)》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