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人越来越多,药物也用得越来越少。因为很多人发现,不靠药,靠“补”,反而睡得更香。这不是玄学,而是科学:4种维生素能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辅助改善睡眠状态,但前提是你得补对、补准、补得有节制。吃错了,不仅不助眠,反而添乱。

说白了,失眠本质上是“神经失调”,而神经递质就像神经系统的“信使”,它们决定了你的大脑是放松还是兴奋。维生素B1、B6、B12和维生素D,正是这些“信使”的后勤保障部。它们不是安眠药,但缺了它们,神经递质就像缺油的车,跑不动也停不下。
我们先从维生素B1说起。它的角色像是神经系统的“电线包裹层”,保护神经传导畅通。如果缺乏,神经容易“短路”,容易烦躁、焦虑,睡觉自然成问题。神经兴奋性升高,是不少人入睡困难的源头。

再说维生素B6,它参与合成5-羟色胺和褪黑素,也就是你放松、入睡时的大脑“安抚剂”。它就像厨房里的厨师,原料有了,厨师不在,饭还是做不出来。缺少它,哪怕你食物吃得再好,褪黑素都合成不出来。
维生素B12的作用更隐蔽,但不能忽视。它关系到大脑中枢神经的稳定性,也影响褪黑素的昼夜节律。如果节律紊乱,就会出现“白天犯困、晚上清醒”的错乱感。很多上夜班的人,补B12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
接下来是大家都熟的维生素D,很多人以为它只管骨头,其实它也参与调节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这些神经递质直接影响情绪和觉醒度。尤其在秋冬阳光少的时候,D缺乏得厉害,情绪低落、睡眠混乱也跟着上门。
但维生素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关键是科学服用。补维生素前,最该检查的其实是自己的饮食和作息,是不是总吃快餐、是不是常熬夜。很多人每天吃着外卖、喝着奶茶,再补再贵的维生素,也只是杯水车薪。

第一点要注意的是,不要空腹吃B族维生素。它们是水溶性维生素,空腹吃容易刺激胃黏膜,有些人会感到恶心。建议在早餐或午餐后服用,更利于吸收也更温和。
第二点,别图省事,一口气吃一大把。尤其B6,长期高剂量补充会影响神经功能,甚至出现麻木、刺痛等症状。剂量合适才是关键,过量反而让神经更“乱”。
第三点,维生素D建议和含油脂食物一起吃。因为它是脂溶性维生素,空口吃吸收率低,一块煎蛋或一点坚果,反倒能让它更好地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第四点,补维生素不代表可以熬夜。昼夜节律才是睡眠的“总开关”,维生素只是“润滑剂”,不能替代规律作息。你可以靠它辅助,但不能靠它救命。
第五点,维生素之间也讲协作,不是孤军作战。比如B6和镁搭配,有助于神经放松;B12和叶酸一起,能更好地参与神经修复。补一类不如调整整个营养结构。
说到底,很多人睡不着,不只是因为缺维生素,而是因为生活节奏太快、压力太重、饮食太杂。身体就像一个乐队,维生素是其中的几个乐器,演奏好还得靠整支队伍配合。

晚饭别吃太饱,尤其别吃太油。油脂过多会让胃肠负担加重,身体忙着消化,哪有空放松?结果人躺下了,肠胃还在加班,自然难入眠。
再睡前刷手机,其实跟喝咖啡一个效果。蓝光会抑制褪黑素合成,它是你自然入睡的“催眠师”。你越看,越清醒,等到褪黑素都“罢工”了,你才开始后悔。
还有一点常被忽视的是,很多人白天晒太阳太少。维生素D的合成,80%以上靠阳光。你天天在办公室、车里、地铁间穿梭,阳光都晒不到皮肤,D哪来的?难怪晚上睡不香。
有些人一到周末就“报复性熬夜”,觉得平时太累,需要补偿。但真相是,睡眠债是补不回来的,而且会打乱你的生物钟,导致周一更难起床、整周都疲惫。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看睡眠:它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大脑自我清理和重启的过程。像手机定期关机重启一样,睡眠是身体的“系统维护”,缺了它,健康迟早出问题。
别总想着靠某一颗药丸解决问题。营养均衡、作息规律、情绪安稳,才是睡得香的底层逻辑。维生素只是补丁,不能替代系统升级。

生活节奏快是现实,但调整的空间始终存在。哪怕只是每天早起十分钟晒个太阳,哪怕只是多吃一把坚果、多喝一口水,微小的改变,都可能带来睡眠的转机。
就像古人说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我们今天不谈“治”,但谈“养”。营养养神经、节律养睡眠、情绪养内分泌,这些,才是现代人真正该修的“心功课”。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张大庆,杨慧.维生素与神经递质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营养,2021,29(2):85-89.
2. 李娟,孙立华.维生素B族对神经系统功能的影响[J].中国营养学杂志,2020,42(4):403-407.
3. 王珏,周惠.维生素D与睡眠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6):678-682.
1.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营养神经的药物有哪些?(4种维生素可以调控神经递质)》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