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胃黏膜上皮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会引起消化不良、胃痛、胃胀等不适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药物治疗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重要手段,今天就为大家介绍 6 种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药,帮助大家科学认识和应对疾病。
代表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这类药物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胃壁细胞,抑制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使壁细胞内的 H+-K+-ATP 酶不可逆失活,从而有效减少胃酸分泌。对于萎缩性胃炎伴有胃黏膜糜烂、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PPI 能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促进胃黏膜修复。不过,长期使用 PPI 可能会影响钙、维生素 B12 等营养物质的吸收,还可能增加骨折、感染的风险,因此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
2. 组胺 H2 受体拮抗剂(H2RA)代表药物: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H2RA 主要通过选择性竞争结合胃壁细胞上的 H2 受体,抑制胃酸分泌,但其抑酸作用相对 PPI 较弱。在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适用于症状较轻、不适合使用 PPI 或需长期维持治疗的患者,也可用于缓解胃酸相关的不适症状,副作用相对较少,常见的有头晕、乏力等,但肝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需谨慎。
代表药物:枸橼酸铋钾、胶体果胶铋等。铋剂在酸性环境下可形成高黏度溶胶,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牢固的保护膜,隔绝胃酸、胃蛋白酶及食物对胃黏膜的侵蚀作用;同时还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的作用,在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萎缩性胃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铋剂不能长期大剂量服用,否则可能导致铋在体内蓄积,引起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服药期间大便可能会呈黑色,这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
2. 铝碳酸镁铝碳酸镁可以迅速中和胃酸,并保持较长时间的胃内酸碱平衡;还能吸附胆汁,减轻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可增强胃黏膜保护因子,促进胃黏膜修复。适用于萎缩性胃炎伴有胆汁反流、烧心、胃痛等症状的患者,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偶见便秘、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代表药物: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胃肠动力不足,出现胃胀、早饱、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促胃肠动力药能增强胃肠道蠕动,促进胃排空,减少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从而缓解腹胀、嗳气等不适。其中,多潘立酮主要作用于上消化道,促进胃蠕动;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则能全消化道促动力,且伊托必利还具有促胃肠动力和调节胃肠运动节律的双重作用。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个别患者使用多潘立酮可能出现泌乳素水平升高,导致乳房胀痛等症状。
四、中成药温胃降逆颗粒温胃降逆颗粒是依据传统中医理论研制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小茴香、肉桂、砂仁、高良姜、沉香、降香等。从中医角度来看,萎缩性胃炎常与脾胃虚寒、气机不畅等因素有关。温胃降逆颗粒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胃脘冷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所含成分具有调节胃肠功能、保护胃黏膜、抗炎等作用。不过,由于个体体质差异,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轻微的胃肠道不适,如口干、便秘等,且用药时需注意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以上这些药物在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症状、个体差异等综合判断。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切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同时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治疗萎缩性胃炎吃什么药?(6 个治疗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药)》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