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厥阴头痛?(学伤寒)

什么是厥阴头痛?(学伤寒)

巫智勇 2025-10-17 都市日报 3 次浏览 0个评论

学伤寒,明经方,张德蕴主任医师正在解读肝寒头痛及吴茱萸汤的理论内涵及方解方论和禁忌

(一) 肝寒头痛(吴茱萸汤)

肝寒头痛巅顶重,

干呕吐涎浊上攻。

四肢不温脉沉弦,

舌苔白滑症其明。

暖肝和胃兼止呕,

吴茱萸汤力无穷。

学伤寒,明经方。六、厥阴病辨证 (一)厥阴病寒症 1、肝寒头痛

[注释]

肝寒头痛以巅顶疼痛为主证,干呕吐涎为痰浊上攻所致。兼有四肢不温,脉沉弦,舌苔白滑等证。法应暖肝和胃止呕,方剂可用吴茱萸汤。

这是 对肝寒头痛症状及其治疗方法的描述,并配以吴茱萸汤的药方。下面是对这段注释 :“肝寒头痛巅顶重”:这句话描述的是肝寒头痛的症状。肝寒头痛通常表现为头顶部(巅顶)感到沉重或疼痛。“干呕吐涎浊上攻”:肝寒可能影响到胃,导致胃气上逆,从而引发干呕。同时,由于寒气凝聚,可能出现吐出浑浊的涎液(口水)的症状。“四肢不温脉沉弦”:肝寒还会影响到四肢的血液循环,导致四肢感觉不温暖。脉象上,肝寒可能表现为脉沉弦,即脉象深沉且弦紧。“舌苔白滑症其明”:观察舌苔也是中医诊断的一个重要手段。肝寒头痛的患者,舌苔可能呈现白色且滑润,这也是肝寒症状的一个明显表现。“暖肝和胃兼止呕”:这句话描述的是治疗肝寒头痛的策略。治疗需要温暖肝脏,调和胃气,并兼顾止呕。“吴茱萸汤力无穷”:吴茱萸汤是一种中药方剂,主要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等组成。这个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对于肝寒头痛及其相关症状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这里称赞吴茱萸汤的药力无穷。

[按语]

本证的临床表现是:干呕,或呕吐痰涎,头痛,以巅顶为甚。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脉弦沉。

伤寒论厥阴病辨证,对吴茱萸汤使用的论述: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注释:这句话是对吴茱萸汤的描述。“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这句话表明,当一个人在吃完食物后产生恶心感,有呕吐的冲动,这通常与中医理论中的阳明经有关。阳明经与胃的功能紧密相关,因此,这种症状可能与胃的功能失调有关。“吴茱萸汤主之”:提出治疗这个病症, 使用吴茱萸汤治疗。吴茱萸汤是一种中医常用的经典方剂,常用于治疗与胃相关的疾病,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的功效。“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这句话进一步指出,如果在服用吴茱萸汤后,症状反而加剧,那么这可能说明病症并不完全属于阳明经,而可能与上焦有关。在中医理论中,上焦指的是心肺部位,因此,如果症状加重,可能与心肺功能失调有关 。

第二段则是:“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是对吴茱萸汤的两种情况的治疗原则:一种是患者吃饭后想呕吐,这是阳明胃腑的病变,可以用吴茱萸汤治疗;另一种是患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这也是吴茱萸汤的适应症。

厥阴头痛其发病机理主要在于胃中寒饮上犯足厥阴经脉(肝经),导致寒凝血涩,影响经脉血液的循行,不通则痛,从而出现头痛表现。治疗厥阴头痛,一般需采用辩证的方法。肝寒头痛是一种由肝经受寒引起的头痛症状。当肝经受寒时,寒邪会夹带浊气上逆侵犯胃,导致中阳不振,脾气上升,胃气不降。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呕或呕吐痰涎的症状。肝经与督脉在巅顶交汇,当阴寒之气随着肝经上逆时,会扰乱清阳之气,导致头痛,尤其以巅顶部位最为明显。因此,这种头痛被称为肝寒头痛。

伤寒论原著中对于肝寒头痛(吴茱萸汤)的经文原方如下:

吴茱萸汤方: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其加减法为:若其人下利,加生姜四两;若呕者,加半夏五合;若腹满者,去大枣,加茯苓四两;若胁下痞鞕,去大枣,加枳实四枚;若胁下满而痛者,去大枣,加芍药三两;若腹痛者,加干姜二两;若胃中寒者,加生姜至六两。

吴茱萸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和大枣组成。这种方剂具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养血安神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痞证、呕吐腹痛、下利清谷、头眩心悸、舌燥口渴、或手足烦热、心神不宁等症状。

处方分析如下:吴茱萸是方剂中的君药,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它既能温胃暖肝以祛寒,又能和胃降逆以止呕,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的功效。生姜在方剂中作为臣药,具有温胃散寒、降逆止呕的作用。与吴茱萸相配,其温降之力得到增强。人参作为佐药,具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它能帮助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大枣在方剂中作为使药,与人参一起益气健脾,调和药性。整个方剂中,温中与降逆并施,寓补益于温降之中,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主要针对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具体来说,吴茱萸汤可以用于治疗以下症状:食后泛泛欲吐、呕吐酸水、干呕或吐清涎冷沫。胸满脘痛和巅顶头痛。畏寒肢冷,甚至伴手足逆冷。大便泄泻和烦躁不宁。舌淡苔白滑,脉沉弦或迟。在临床上,吴茱萸汤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妊娠呕吐、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头痛、耳源性眩晕等属于肝胃虚寒的病症。

吴茱萸汤的加减法: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适当增减药物,以强化或减轻某些方面的药效。以下是吴茱萸汤加减法的一些常见方法:若患者呕吐频繁且剧烈,可考虑增加半夏、陈皮、砂仁等药物,以增强和胃止呕的效果。若患者头痛症状明显且严重,可添加川芎、白芷以增强止痛作用。对于肝胃虚寒的重症患者,可考虑增加干姜、小茴香等药物,以温里祛寒,提升治疗效果。

同时也要遵循《伤寒论》原著的加减原则: 如果病人有腹泻的症状,那么会加入生姜四两。如果病人有呕吐的症状,那么会加入半夏五合。如果病人有腹部胀满的症状,那么会去掉大枣,并加入茯苓四两。如果病人胁下有硬结感,那么会去掉大枣,并加入枳实四枚。如果病人胁下满而痛,那么会去掉大枣,并加入芍药三两。如果病人有腹痛的症状,那么会加入干姜二两。如果病人胃中有寒的症状,那么会增加生姜的剂量至六两。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什么是厥阴头痛?(学伤寒)》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