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正常体温是多少呀(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小孩正常体温是多少呀(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汪韵诗 2025-10-02 国际要闻 1 次浏览 0个评论

37℃被打脸了?斯坦福数据说人类体温在变,你该担心还是释然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小林,你发烧了吗?”我朋友小林的母亲摸了摸他的额头,发现并不烫手,可体温计上却只有36.2℃。小林愣住了,问妈妈“我们小时候不是说正常体温就是37℃吗?”说实话,我听到这个问题也有点懵。我们从小被教导一个看似铁定的数字,但事实远不像儿时课本那样简单,37℃的权威感其实有历史渊源,也有时代局限。

要追溯这个数字的来历,需要回到19世纪。德国医生温德里希在1851年通过大量腋下测量把37℃写进了教科书,随后成了几代人的“体温圣经”。可现代研究并不买账。斯坦福大学的团队整理了自1860年以来67万多份体温数据,发现男性平均体温下降约0.59℃,女性下降约0.32℃。换句话说,普遍低于“37℃”对现代人来说,可能是常态,而不是异常信号。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为什么会下降?主流解释并不玄乎。公共卫生条件改善让慢性炎症和感染率下降,人体不再常年处在“发热式”的防御状态;家里有暖气有空调,环境温差小了,身体调温的负荷降低;人口结构和代谢水平发生变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会把群体平均代谢拉低。更重要的是,测量方式不同也会给出不同的数字,腋下、口腔、直肠测得的正常范围本就不同,所以不要把一个瞬时数值当成健康全盘的判定。

那体温高一点是不是更健康,低一点是不是更长寿?答案既有数据也有警告。科研显示,在正常波动范围内,体温略高者免疫反应更活跃,体温每升高1℃可以显著抑制细菌存活,免疫细胞活性也会提高;反之体温若下降,免疫力可能下降并带来并发症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越高越好”,超过低热范围就是异常,持续高烧会增加心肺负担,严重时会危及生命,尤其对老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危险。关于“体温低能延寿”的动物实验结论也不能直接套用到人身上,因为长期偏低常伴随甲状腺功能减退、营养问题等健康隐患。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所以,遇到36.2℃别立刻进焦虑模式。关键在于稳定性和有无伴随症状。说白了,如果你的体温长期稳定在36.1到37.2℃之间,且没有其他不适,通常不必过度担心。我身边就有邻居王阿姨,她常年体温偏低但精神状态和血检都正常,医生给的建议是关注营养和作息,而不是纠结数字。相反,我一个同事张姐因为长期极端节食,体脂过低,容易手脚冰凉并伴随乏力,后来通过调整饮食和适度力量训练才缓过来。

要想让体温处在对免疫有利的“活跃区”,生活上可以做出几件事。适量的有氧与抗阻训练能提高基础代谢,我发现自己坚持快走和深蹲后,冬天不那么怕冷,疫苗后反应也比以前积极一些;保持合理的体脂和营养也很关键,脂肪不是敌人,它是保温和能量储备的部分,盲目减到过低反而容易出问题;适度减少对空调的依赖,让身体有缓慢适应冷热的机会,能训练下丘脑的调温能力;与此同时,要警惕贫血、甲减等可导致体温偏低的慢性问题,出现长期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而非猜测或盲目补品。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未来趋势上,我个人觉得体温“标准”会更灵活,医学界可能逐步用更大样本和更细分的分组来定义不同年龄段、不同测量部位的参考区间。公共场合像学校、企业的测温策略也需要更新,不能再简单以一个固定刻度来判定健康或否。可别忘了,体温只是健康的一个维度,生活方式、营养、慢病管理才是更该被关注的长期课题。

说完这些,我不得不强调一句:别把某一刻的数字神化,也别把“37℃”当作唯一的健康指标。身体是会说话的,它通过疲劳、食欲、睡眠、精神状态一并告诉你状况。若你曾因为体温数字焦虑,先别急着掏体温计,反而可以回头看看自己是不是忽略了运动、饮食或睡眠。

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哪个好?

你平时关注自己的体温吗?遇到偏低或偏高的数字你是怎么处理的,说说你的经历和做法吧。

参考资料:Myroslava Protsiv et al., Decreasing human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eLife 2020;9:e49555;王祖远,《37°C不生病》,现代养生,2020;丁江舟等,体温过低复温技术及研究进展,人民军医,2016。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小孩正常体温是多少呀(科学家发现37℃不再是人体标准体温体温高和体温低)》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