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爷60出头,近两年头痛发作得频繁些。从前,他总是在药铺买几毛钱一包的“头痛粉”,头一痛就冲水一服,第二天照样下地干活、遛弯、打牌,觉得这药真灵,不贵又快见效。可前阵子村里大刚叔突发头晕呕吐,送到医院一查,竟然是脑出血。
大夫追问用药史时,家属忐忑说起了“头痛粉”——大刚叔的情况立刻紧张了起来。林大爷顿时有些不安:这药不是管用又便宜,怎么医生一点都不推荐呢?难道这里头还有什么“门道”?
“头痛粉”究竟是什么来头?为啥曾经家家户户常备,现在却成了医生避之不谈的药?难不成便宜药反而有风险?真正的危险在哪?
到底什么是“头痛粉”?翻开老一辈人的家庭药箱,不难发现“头痛粉”的踪影。这种药其实大名叫阿咖酚散,以其价格低廉、止痛见效快在上世纪一度盛行。它主要含有阿司匹林230mg、对乙酰氨基酚126mg和咖啡因30mg这三种成分,正是这组“黄金搭配”,让众多以头痛为主的感冒、牙痛、神经痛、经痛、肌肉酸痛都能暂时得到缓解。
很多人对头痛不以为意,小小一包药就权当解决。但事实远比想象复杂。头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每年约有90%的人都会经历不同类型的急、慢性头痛。也难怪“头痛医头”成了不少人的惯常思路。可“头痛粉”带来的立竿见影背后,却隐藏着不少被忽视的健康隐患。
医生们为什么集体“唱反调”,明明病人吃了就好,反而建议慎用甚至停用?要知道,“头痛粉”只是止痛,不解决“痛从何来”的病根。
首先,成分风险实打实: - 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本身是国际公认的安全性高的解热镇痛药,但两者并用时,叠加的不良反应不能轻视。长期或过量服用,胃黏膜损伤、胃溃疡、胃出血风险明显增加。有文献显示,69%以上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与长期服用含阿司匹林药物有关。 - 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剂量服用会引发肝脏损伤,甚至出现急性肝衰竭,这一点在儿童、肝肾功能不全人群中尤为危险。 - 咖啡因能刺激中枢神经,配合作用下止痛效力增强,但大剂量或长期用药可致心率失常、焦虑、上瘾、失眠,甚至诱发高血压或脑血管事件。
概率虽小,但个体受害极大。临床上有不少像王大爷、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小病自服“头痛粉”,本以为缓解症状,结果却掩盖了重大疾病的预警信号,如脑出血、“亚临床脑梗”、颈椎病”或“高血压性头痛,一旦发作便后悔莫及。
短期看,头痛症状的确缓解了。但长期滥用,后果有三: 病因被掩盖,错失及时诊断,甚至延误危及生命的大病(如脑卒中、脑肿瘤) 止痛药本身的副作用累积,消化道溃疡、肝肾功能下降、成瘾等问题接踵而至 药物滥用性头痛(药源性头痛),反复停药又痛、痛了再吃药,陷入恶性循环。据统计,慢性头痛病人群体中,约16%-25%存在镇痛药成瘾或药物依赖的问题。
“头痛粉见效快”的背后,其实是对身体的“一时遮羞布”,并没有解决根源问题。
头痛不是小事,乱吃药耽误大病!这三类头痛危险更高头痛虽常见,但每种类型的背后机制和危险截然不同。不是所有头痛都“不痛就完事”,尤其是以下三类,务必警惕:
一,偏头痛/搏动性头痛表现为单侧跳痛、畏光、恶心、呕吐,可能持续几小时至几天。医学研究表明,这个人群使用普通止痛药控制发作时,易因药物耐受加重病情。重度偏头痛需采用曲坦类(如舒马曲坦)、二氢麦角胺类等专门药物。
二,颈源性头痛这一类较为隐蔽,常发于长期伏案人员、颈椎劳损人群。头痛位置常在后枕部或沿颈部上下延展,并伴有颈背僵硬等症状。有数据指出,32%以上的办公室白领群体曾有颈源性头痛表现。此类头痛,更依赖休息、物理治疗、调姿、针灸等综合调理。
三,高血压性头痛据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80%的高血压患者会偶发或慢性头痛,主要出现在前额、枕部或全天头部。长期服药止痛,只会掩盖血压异常,极易错过高血压危象、中风等严重事件的前兆。
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不寻常头痛”反而危险最大,如首次发作的剧烈头痛、进行性加重的头痛、伴恶心呕吐或视力异常的头痛,应立即停用止痛药,及时就医排查命门大疾。
用药之外,科学缓解头痛,这些具体建议效果扎实
实际上,大部分头痛并非需要长期靠止痛药解决。医生和权威指南推荐,从日常习惯到药物选择均应科学有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医学研究发现,短缺或过量睡眠均可诱发头痛,适度午休和早睡有助于减少发作。
饮食调整。多吃富含维生素B族、镁、钾的食物(如菠菜、核桃、谷物、瘦肉)。减少高脂、高盐、腌制品摄入,对缓解偏头痛及高血压性头痛尤其重要。
避免诱因。冷风直吹、熬夜、紧张焦虑、久坐不动都是高危诱因。秋冬季节外出可适当佩戴帽子、围巾,预防风寒诱发头痛。
物理疗法。头颈部按摩、热敷、放松训练等,都可减缓紧张性头痛。数据表明,头颈部松弛配合适度运动,可显著降低头痛发作频率(下降约28%)。
药物选择科学化。急救用药应遵医嘱,短期解决症状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单一成分镇痛药,用药总量和时间严格控制:24小时内不超4次,连续用药不超3天。
慢性顽固性头痛,应优先查找致病原因,再对症治疗。如有需要,可综合中西医方案(比如天麻川芎、针灸、牵引、理疗等),但绝不能“有啥药吃啥药”。
写在最后:
几毛钱一包的“头痛粉”,并非不良药,它见证了一个年代的就医模式,但也暴露了“症状掩盖”带来的种种风险。曾经的灵丹妙药,若滥用、依赖,反而可能“成也止痛,败也止痛”。现代医学充分提醒我们:对因治疗、科学辨别、权威用药,才是对自己身体负责的真正答案。
健康,从认识一粒普通止痛药开始。头痛虽常见,切莫一味忍耐、随意用药。出现反复头痛或症状异常时,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明确病因、精准用药。否则,省下几块钱,却丢了健康,得不偿失。
请牢记:每个人情况不同,头痛的背后原因千差万别。本文所述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健康状况仍需结合实际情况,前往当地正规医疗机构详细面诊与诊治。部分方法及药物疗效存在个体差异,效果也受用药习惯、体质等多因素影响,切勿自行盲目模仿,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头痛粉”的这些注意点一定要牢记》.西南医大中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21-07-12 3. 尹丽丽.头痛原因知多少[J].中医健康养生,2017:60-61. 4. 李亚楠,李英杰,郭英俊,王秋芬,李丽荣.偏头痛治疗的现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81-83. 5. 武百山.听说过颈源性头痛吗[J].养生大世界,2014:24-25. 6. 林晶,林玉贞,陈文鑫.高血压病头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09:159-160.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头痛粉的副作用有哪些(头痛粉价格便宜)》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