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你们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一个关于心脏健康的话题——心律失常。
一、什么是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的速度、节律或形态异常。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并且有一定的规律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心脏可能会跳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这就是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许多心脏病或其他疾病的表现。根据最新2023年5月份数据,我国成年人中约有10%~15%患有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可以分为四大类:
心动过速:指心率超过100次/分。心动过速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速和非窦性心动过速两种。窦性心动过速是指由于正常的心脏起搏点(窦房结)的活动加快所引起的,常见于运动、发热、情绪激动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是甲亢、贫血、感染等病理性因素的表现。非窦性心动过速通常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对心脏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治疗。心动过缓:指心率低于60次/分。心动过缓可以分为窦性心动过缓和非窦性心动过缓两种。窦性心动过缓是指由于正常的心脏起搏点(窦房结)的活动减慢所引起的,常见于睡眠、运动员、老年人等生理性因素,也可能是药物中毒、颅内压增高、甲减等病理性因素的表现。非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是由于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变等,对心脏的危害较大,需要及时治疗。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以下一些危害:
影响心脏的泵血功能,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当心率过快或过慢时,心脏的充盈时间和收缩时间都会受到影响,导致每次跳动的血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输出量。当心跳不规则时,心脏的收缩力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每次跳动的血量不一致,从而降低心输出量。心输出量的降低会使得全身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导致各个器官和组织的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的严重后果,如心力衰竭、低血压、休克等。促进血液在心腔内形成血栓,导致脑中风、肺栓塞、心肌梗死等。当心率过快或不规则时,心脏的收缩力会减弱,导致部分血液在心腔内滞留,形成小的血块或血栓。这些血栓可能会随着血流被带走,进入其他部位的血管,造成堵塞或栓塞。如果堵塞或栓塞的部位是脑部的动脉,就会导致脑中风;如果是肺部的动脉,就会导致肺栓塞;如果是冠状动脉,就会导致心肌梗死。这些都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心律失常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感觉,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以下一些症状:
心慌:感觉心跳得很快、很强或不规则。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可能会伴有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反应。胸闷:感觉胸口有一种压迫或窒息的感觉。这是由于心输出量的降低导致的,可能会伴有出汗、恶心、呕吐等身体反应。气促:感觉呼吸困难或喘不上气。这是由于心输出量的降低导致的,可能会伴有咳嗽、咯血、发绀等呼吸系统反应。头晕:感觉头部发沉或眩晕。这是由于心输出量的降低导致的,可能会伴有耳鸣、黑蒙、失去平衡等神经系统反应。昏厥:感觉意识模糊或失去知觉。这是由于心输出量的降低导致的,可能会伴有抽搐、尿失禁、舌咬伤等严重后果。心律失常的原因很多,可以分为两大类:
心源性:指由于心脏本身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的缺血、缺氧、炎症、纤维化、钙化等改变,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使得正常的心脏起搏点或传导通路发生异常,产生心律失常。非心源性:指由于其他器官或系统的影响所引起的。如甲亢、贫血、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等。这些因素会导致心脏的自主神经调节失衡,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使得正常的心脏起搏点或传导通路发生异常,产生心律失常。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方法:
心电图(ECG):是检测和记录心脏电活动的仪器,可以显示出心跳的速度、节律和形态,是诊断心律失常最常用的方法。动态心电图(Holter):是一种可穿戴的小型ECG仪器,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用于检测间歇性或隐匿性的心律失常。事件记录器(Event recorder):是一种可穿戴的小型ECG仪器,可以在出现症状时按下按钮记录一段时间的心电图,用于检测偶发性或罕见性的心律失常。电生理检查(EP study):是一种在X光下通过导管进入心腔进行刺激和记录的方法,可以找出心律失常的发生部位和机制,是诊断复杂性或难治性的心律失常最准确的方法。心律失常的治疗要根据具体类型和原因来制定个体化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一些能够调节心率或恢复正常节律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等。电击复律(DC cardioversion):使用一种能够发出强大电流的仪器,通过电极片贴在胸部,给心脏一个瞬间的电击,使心律恢复正常。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急性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等。人工起搏器(Pacemaker):是一种能够发出微弱电流的小型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到心脏的某个部位,能够监测和调节心跳的速度和节律。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持续或反复的心动过缓,如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射频消融(RF ablation):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产生热能的方法,通过导管进入心腔,将引起心律失常的异常组织烧灼掉,从而消除心律失常的根源。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顽固或难治的心律失常,如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心脏除颤器(ICD):是一种能够同时起搏和电击的装置,通过导线连接到心脏的某个部位,能够监测和纠正危及生命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室扑等。心律失常的预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控制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冠心病、甲亢等基础疾病,避免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规律生活: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睡眠不足等影响心脏功能的因素。合理饮食:少吃油腻、辛辣、咸酸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清淡、富含维生素和钾镁等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食物。适度运动: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和心肺功能。戒烟限酒:尽量避免或减少吸烟和饮酒,因为这些都会对心脏造成损伤和刺激,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定期检查:定期进行体检和心电图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心律失常,防止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问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因此,我们要重视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预防和保健,保持一个健康的心脏。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远离这些危害心脏的不良习惯,为我们的健康加油!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心律失常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快回复你。谢谢你的阅读和支持!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经常觉得喘不上来气,是怎么回事?(你的心脏跳得正常吗心律失常是什么心律失常有哪些)》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