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脑萎缩就是老年痴呆”“一发现脑萎缩就得吃药”“脑萎缩无法逆转,治了也没用”,这些说法在很多老年人中广泛流传。其实,这些观念大多是误解,甚至可能让人错失改善生活质量的时机。
脑萎缩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影像学上的表现。它可以出现在正常衰老过程中,也可能提示某些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增加。并不是所有的脑萎缩都需要干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地“置若罔闻”。
正常人从30岁开始,大脑体积就会以每年0.2%左右的速度缓慢减少。约到60岁后,速度可能加快至0.5%甚至更多。但即便有轻微的脑萎缩,只要认知功能正常、生活能力未受影响,并不等于已经病态。
真正的问题在于,如果脑萎缩是由于疾病引起,比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脑血管病等,那就不能一笑了之了。尤其是当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语言表达障碍等症状时,应尽早就诊,明确病因。
很多人误以为脑萎缩一经发现,就必须立刻“吃药治疗”,但实际上,药物的使用必须根据具体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决定。盲目用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造成不良反应或药物相互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目前临床上用于改善脑功能的药物大致可分为5类: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脑代谢改善剂、抗氧化剂和部分抗抑郁药物。这些药物并非人人适用,更不能当作“保健品”长期服用。
例如,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主要用于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目的是提升乙酰胆碱水平,改善认知功能,但对轻度脑萎缩、无明显认知障碍者并无确定益处。
而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则适用于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它通过调节谷氨酸活性,避免兴奋性毒性对神经元的损伤。只有在符合适应症的前提下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脑代谢改善剂如乙酰左旋肉碱、脑活素等,近年来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因疗效证据尚不充分。部分医生会在综合干预中短期使用,但不建议长期依赖。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有研究提示其或可延缓认知功能下降,但大剂量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应慎用。
至于部分SSRI类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常用于合并抑郁情绪的脑萎缩患者。因为情绪障碍本身就会加速认知退化,通过调节情绪,也间接改善脑功能。
不能忽视的是,改善脑功能不只是靠药,生活方式的干预甚至比药物更为关键。脑萎缩的“进程”很大程度上受生活方式影响,而非命运注定。
中医讲“动则不衰,静则易萎”,现代医学也发现,规律运动能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改善神经可塑性。坚持快走、太极、广场舞,比静坐不动更护脑。
饮食方面,地中海饮食模式被多项研究证实对认知功能有保护作用,强调多吃深色蔬菜、全谷类、鱼类、橄榄油和坚果,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
“饭养人心,粥养人肾”,老年人每日一碗粗粮粥,既润肠益胃,又稳定血糖,对大脑健康亦有裨益。少盐少糖、不过量饮酒,都是护脑的细水长流之策。
睡眠不足是脑萎缩的“隐形推手”。长期熬夜、睡眠紊乱,会抑制脑内清除β-淀粉样蛋白的代谢路径,加速神经退化。规律作息,比任何保健品都重要。
心理压力也是“大脑杀手”。慢性焦虑、孤独感、情绪压抑会引发持续的皮质醇升高,损伤海马结构,影响记忆储存。保持乐观心态,多与人交流,有助于减缓脑功能退化。
民间有句老话:“人老腿先老,腿老脑先走。”腿脚勤快,脑子自然灵活。老年人要多走动,动中求静,静中养神,才能延缓衰老节奏。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季节变换时注意保暖防感冒,也能避免因病毒感染诱发中枢神经炎症,间接影响脑功能。防病先防寒,是中华养生智慧的体现。
有意思的是,日本老年人脑萎缩率明显低于欧美国家,原因之一是他们日常饮食中摄入大量ω-3脂肪酸,如鲔鱼、鲑鱼,以及发酵食物如纳豆和味噌,这些天然抗炎因子有助于神经保护。
反观我国,近年来脑萎缩诊断率逐年上升,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与久坐工作、睡眠紊乱、外卖饮食、应酬饮酒、情绪失调都有密切关系。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也带来了健康风险的现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脑萎缩不等于脑功能全面退化。很多老年人即便MRI提示脑萎缩,实际生活中依然思维清晰、应变灵活。影像异常≠功能异常,要综合判断,而非恐慌。
也不能因为“脑子退化了”就自暴自弃。大脑的可塑性意味着,即便出现部分退化,通过持续学习、社交互动和心理调节,依然可以激活剩余脑区,实现功能代偿。
传统节日如中秋、重阳,不只是团圆聚会的日子,也是老年人思念亲情、回忆往事的高发期。子女应主动陪伴、倾听,避免老人陷入孤独感,情感支持就是最好的大脑营养剂。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心补”,从养生角度看,大脑最怕的不是衰老,而是冷漠、孤立和无聊。老人生活是否有趣、有期待、有成就感,决定着他们脑力的走向。
不要等到脑萎缩严重才后悔未早干预,也不要因CT报告一句“脑萎缩”就焦虑到整夜失眠。最重要的是:认清它、面对它、科学管理它。
真正的健康不是没有影像学上的异常,而是在变化中保持良好状态。脑萎缩可能是衰老的一部分,但不是命运的全部。我们有权选择如何老去。
参考文献:[1] 王莉,张晓蕾. 老年脑萎缩患者认知功能变化与干预探讨[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 26(08): 732-735.[2] 林立,张佳. 地中海饮食与老年认知功能关系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22, 34(03): 311-315.[3] 赵敏,王建. NMDA受体拮抗剂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与机制探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4, 44(01): 95-98.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脑活素是什么药?具体是否能治脑萎缩?(自己脑萎缩到底需不需要治疗科学使用5类药)》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