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据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统计,前列腺癌正在成为中国男性"新杀手",发病率10年间翻了一倍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已跻身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六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癌症的"隐蔽性"极强,早期几乎没有症状,等发现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一位从事泌尿外科30年的主任医师,在分析了300多名前列腺癌患者的病史后发现:这些患者在患病前,普遍存在4个共同的生活恶习。
久坐不动:前列腺的"慢性自杀"长期久坐是前列腺癌的第一大危险因素。现代男性每天坐着的时间平均超过8小时,这种习惯正在悄无声声地"杀死"前列腺。久坐时,前列腺长期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变差,代谢废物堆积。
前列腺就像被"憋"在那里,无法正常"呼吸"。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研究,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男性,前列腺癌风险增加32%。办公室白领、司机、程序员是高危人群。
他们的前列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炎症因子持续升高,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了"温床"。
嗜酒如命:酒精直击前列腺酒精对前列腺的伤害被严重低估了。很多男性以为"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实际上对前列腺来说,酒精没有"安全剂量"。
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刺激前列腺分泌大量前列腺液,导致前列腺反复充血肿胀。长期饮酒的男性,前列腺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无法得到休息。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恶性肿瘤防治核心知识要点》明确指出:长期大量饮酒是前列腺癌的明确危险因素。每天饮酒超过50毫升(约1两白酒)的男性,前列腺癌风险比不饮酒者高出65%。
高脂饮食:喂养癌细胞的"营养液"现代男性的餐桌上,高脂肪食物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红烧肉、炸鸡、汉堡、奶茶......这些"美食"正在成为前列腺癌的"帮凶"。
脂肪摄入过多会改变体内激素水平,特别是睾酮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这些激素的异常升高,直接刺激前列腺细胞异常增殖,为癌变埋下伏笔。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年男性每日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0%-30%。但调查显示,超过70%的中老年男性脂肪摄入严重超标。
更危险的是,高脂饮食往往伴随着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缺乏抗氧化物质的保护,前列腺更容易受到自由基的攻击。
性生活紊乱:前列腺的"过劳死"这个话题很多人不愿意谈,但医学研究证据确凿:性生活过度或长期禁欲,都会增加前列腺癌风险。性生活过度会导致前列腺反复充血,慢性炎症持续存在。
而长期禁欲则会使前列腺液淤积,毒素无法及时排出。两种极端都破坏了前列腺的正常生理节律。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专家共识指出:适度规律的性生活对前列腺健康有保护作用。
"适度"的标准因人而异,一般建议每周2-3次为宜。防癌从改变这4个恶习开始,前列腺癌并非不可预防。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数据显示,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可以预防30%-50%的前列腺癌。
每坐1小时就起身活动5分钟,这个简单动作能让前列腺"透透气"。步行、游泳、太极拳都是很好的选择,关键是要动起来。
戒酒或严格限酒是必须的。如果实在无法戒酒,每天饮酒量务必控制在25毫升以下(半两白酒)。饮食上要"三多三少":多吃西红柿、西兰花、绿茶,少吃红肉、油炸食品、甜食。
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被证实对前列腺有特殊的保护作用。保持规律适度的性生活,避免过度和禁欲两个极端。已婚男性要与伴侣充分沟通,找到适合双方的频率。
50岁后,每年一次PSA检查不能省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查是目前筛查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中国前列腺癌诊治指南》建议,50岁以上男性每年检查一次PSA。
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检查年龄应提前到45岁。PSA数值超过4ng/ml,或一年内PSA增长超过0.75ng/ml,都需要进一步检查。
前列腺癌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晚期发现,生存率不足30%。这个数字对比,足以说明早期筛查的重要性。
前列腺癌不是"老年专利",改变恶习从现在开始。久坐、酗酒、高脂饮食、性生活紊乱——这4个看似普通的习惯,正在威胁着千万男性的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①.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 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2022版)[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 43(10): 717-738.
转载请注明来自极限财经,本文标题:《哪些人更容易患前列腺癌?(医生研究多名前列腺癌)》
京公网安备11000000000001号
京ICP备11000001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